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香港高等院校進行了很多令人振奮的學術研究計劃。為了讓市民更了解本地研究的重要性及價值,研究資助局在今年﹙2024﹚會舉辦與大灣區、經濟、健康、科技及創新有關的公眾講座,詳細內容如下:
專題 | 內容 | 日期及時間 | 地點 | 講者 |
---|---|---|---|---|
創變未來:智能生活與綠色航空 |
|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2:30 – 4:30 pm |
香港科學館 演講廳 |
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特邀副教授 張家俊博士 |
|
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伍淦鴻博士 |
|||
香港新時代:經濟轉型及青少年心理 |
|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10:30 am – 12:30 pm |
香港中央圖書館 演講廳 |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 鄧希煒教授 |
|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副系主任兼副教授 楊天逸博士 |
|||
健康生活知多啲:肥胖症管理與精密加工技術的應用 |
|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2:30 – 4:30 pm |
香港科學館 演講廳 |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 陳志斌教授 |
|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超精密加工與計量學講座教授,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張志輝教授、工程師 |
|||
大灣區與你息息相關 – 醫療服務及科技創業 |
|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10:30 am – 12:30 pm |
香港中央圖書館 演講廳 |
香港大學羅旭龢夫人基金教授(建成環境)、城市規劃及設計系系主任,及城市系統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何深靜教授 |
|
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 區玉輝教授 |
重温過往講座:
日期 | 專題 | 講題 | 講者 |
---|---|---|---|
2024年1月20日 | 延年,益壽,人工智能幫到你﹙二﹚ | 人工智能顯微鏡 – 對癌細胞進行高速成像 (Part 1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Part 2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黃子維教授 |
從拯救生命到促進學習:原來人工智能這麼近! (Part 1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Part 2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教授及系主任 楊良河教授 |
||
2023年12月16日 | 延年,益壽,人工智能幫到你﹙一﹚ | 以老年人使用者為中心所設計和開發的可穿戴式機器人 (Part 1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Part 2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大學工業及製造系統工程系副教授及助理主任 柯嘉倫博士 |
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手術 –「精細入微」新趨向 (Part 1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Part 2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上消化道外科及代謝外科教授及主任 趙偉仁教授 |
||
2023年12月2日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 中國天問行星探測計劃 (Part 1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Part 2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和物理系副教授 李文愷博士 |
新時代的太空觀測望遠鏡和太空粒子分析實驗 (Part 1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Part 2 –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陳文豪博士 |
||
2023年11月4日 | 延年,益壽 | 中風後語言恢復之路:神經功能、損傷、治療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 (1) 助理教授 黃敏妮博士 (2) 實務副教授 伍可怡博士 |
在老齡化人口中應對吞嚥障礙:加強診斷、治療和治療師與患者的合作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 (1) 副教授 鄺伊蘭博士 (2) 副教授及副系主任 魏城璧博士 |
||
2023年10月29日 | 香港輝煌 – 粵語流行曲與時裝 | 唱好香港:以八十年代粵語流行曲為例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教授 朱耀偉教授 |
時尚2047 – 從深水埗走向世界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和國際事務系教授及系主任 何達基教授 |
||
2022年12月17日 | 共建自在生活 | 樂齡科技:智能助聽器及非接觸式健康監測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蘇孝宇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教授及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教授) |
大灣區工作壓力的經濟、心理及社會代價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蕭愛鈴教授 (嶺南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及應用心理學講座教授) |
||
2022年11月20日 | 科學與科技—生命的塑造 | 人工生態海堤的理論與實踐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梁美儀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及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人工智能與人文藝術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潘珺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 |
||
2022年11月12日 | 人類的演化—言語及農業 | 語言之旅:演化、認知及神經科學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王士元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語言及認知科學講座教授) 方卓敏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研究助理教授) |
改革糧食製造與消費模式以應對氣候變化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戴沛權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課程副教授) |
||
2022年10月9日 | 公眾健康 | 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杜啟泓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及臨床副教授) |
抗逆力 / 抗疫心理健康小知識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侯維佳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社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總監及心理學系副教授) |
||
2021年12月4日 | 香港長者退休保障 | 人口老化在香港: 探討其對醫療融資系統及市民退休保障之影響及對策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陳偉森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教授) |
長者收入保障與扶貧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周基利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究)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社會政策講座教授) | ||
2021年11月27日 | 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 | 社會對創新環境健康技術的需求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楊經倫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兼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教授) 關繼祖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兼任教授) 韓偉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研究副教授) |
用於磷光有機發光器件(OLED)的發光金屬配合物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任詠華教授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及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化學與能源)) | ||
2021年11月14日 | 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 | 應用於無線通訊的高性能天線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陳志豪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
用於中國探月「相機指向系統」之研發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容啟亮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兼副系主任) | ||
2021年10月2日 | 提升香港公司競爭力 | 推行公司管治的最佳標準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Aristotelis Stouraitis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教授及系主任) |
通過人性化領導提高個人、團隊和公司績效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陳婷婷副教授 (香港嶺南大學管理學學系副教授) | ||
2021年4月10日 | 醫療科技與社會 | 以人工智能促進認知健康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蒙美玲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禤永明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教授) |
快速激光顯微技術 - 為健康及疾病解碼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謝堅文教授 (香港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系教授) | ||
2020年11月14日 | 新型冠狀病毒和肝癌的新療法 | 在香港對抗COVID-19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袁國勇教授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 |
肝癌治療新紀元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陳智仁醫生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 ||
2020年10月10日 | 發展香港成為全球金融科技樞紐 | 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重要技術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姚兆明教授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
發展香港成為環球智慧城市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
史文中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 | ||
2020年9月12日 (請點擊這裡觀看視頻) |
社區健康 | 2019 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大流行期間的網絡健康信息 | 王文炳博士 (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 |
生活方式醫學對身體、精神及大腦健康的效用 | 陳瑞燕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 ||
2020年2月2日 | 大眾傳媒與社交媒體 | 誰應爲社交媒體内容把關? | 李文先生(香港浸會大學新聞與社會研究所總監) |
你還信我嗎? 為香港傳媒及社交媒體把脈 | 傅景華博士(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 | ||
2019年12月14日
(請點擊這裡觀看視頻) |
主題研究計劃 | 主題研究計劃 – 糖尿病:需要新穎解決方案的全球流行病 | 馬青雲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藥物及治療學系教授) |
(請點擊這裡觀看視頻) | 主題研究計劃 – 最不想要的流行:流感 | 潘烈文教授(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 | |
2019年12月7日 | 人口老化的挑戰 : 認知障礙症 | 預防認知障礙症 | 郭志銳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 |
認知刺激療法對腦退化症長者的療效 | 楊劍雲博士(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 ||
2019年7月27日 | 金融科技 | 促進香港成為全球的金融科技樞紐 | 譚嘉因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 |
金融科技發展會怎樣改變金融服務的世界? | 陳俊光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科技實務教授) | ||
2018年12月15日 | 香港市場學與品牌研究 | 世界品牌在香港與內地的情感行銷策略 | 吳東英博士(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副教授) |
部分降低的產品負面性之消費心理探究 | 王至教授(嶺南大學市場與及國際企業學系任助理教授) | ||
2018年9月2日 | 壓力管理與精神健康 | 舒緩壓力﹕從生活經驗到生活方式的轉變 | 謝樹基教授(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本科教育)和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
睡眠-精神健康的支柱 | 榮潤國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及系主任) | ||
2018年7月14日 | 癌症治療:免疫治療與藥物 | 癌症免疫治療 ─ 史詩式三部曲之偶然、懷疑和科研突破 | 馬碧如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 |
腫瘤微環境對卵巢癌的進展及其潛在的靶向治療 | 陳衛博士(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助理教授) | ||
2018年5月19日 | 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可以預測股票價格嗎? | 郭世豪博士(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管理學系副教授) |
AI/Fintech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 陳漢偉博士(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 | ||
2017年12月10日 | 創新及創意科技 | 鈣片真的能夠補骨嗎? | 楊偉國博士(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副教授) |
「BAT」背後的科技 | 黃錦輝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 ||
2017年9月9日 | 食物安全與健康 | 用於香港食源性病原體疫情調查的基因組序列數據庫 | 關海山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教授) |
食物安全與健康:食物中毒的來源與原因 | 溫萬芬博士(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 | ||
2017年7月29日 | 遺傳學、基因治療及個人化治療/嶄新癌症治療 | 罕見疾病和奇難確診疾病計劃 | 林青雲教授(香港大學病理學臨床教授) |
無創產前診斷-從夢想走往現實 | 盧煜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暨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 | ||
2017年5月7日 | 網絡安全 | 物聯網的網上安全問題 | 許志光博士(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 |
社交網絡中的位置驗證與私隱 | 胡海波博士(香港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 ||
2016年12月18日 | 一帶一路 | 一帶一路與自由貿易 | 郭曉暉先生(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
用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的菱鏡來透視「一帶一路」倡議 | 魏向東教授(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暨經濟學系教授) | ||
2016年9月25日 | 長者生活質素 | 睿智長者生命故事:在香港環境下的長者生命智慧 | 周愛華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
中醫藥的神經保護作用可延緩老年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柏金遜症的退化過程 | 李敏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 | ||
2016年7月30日 | 粒子物理學 | 追蹤幽靈粒子-探索中微子 | 潘振聲博士(香港大學物理系首席講師) |
觀微而知著-物質終極結構的探索 | 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 | ||
2016年4月30日 | 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和內地新移民 | 香港少數族裔人士和大陸新移民:挑戰和機遇 | 葉兆輝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及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 |
移民與少數族裔學生的學校及公民社會投入感研究 | 袁月梅博士(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 | ||
2015年12月5日 | 香港的社會流動性與青年發展 | 香港青少年的自我身份認同:價值觀、對生活的滿足感及看法 | 崔永康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 |
香港不同中學生群體的教育經驗、心靈健康與個人整體生活滿足感 | 袁月梅博士(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 | ||
2015年9月12日 | 香港的親子關係/教育 | 教子有方:如何挑選家長教育課程 | 曾潔雯博士太平紳士(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
正向培育:建立和諧親子關係 | 郭黎玉晶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 ||
2015年7月18日 | 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空氣質素影響 | 林嘉仕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 |
海平面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變化以及對香港的影響 | 宗永強教授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 ||
2015年5月9日 | 廢物處理 |
廚餘管理-化廢為寶
|
黃煥忠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及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
光催化技術的除污染應用 | 余濟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 | ||
2014年11月23日 | 城巿規劃、重建與社會因素 | 高密度城市的門禁式住宅小區的社會可持續性: 香港個案研究 | 趙麗霞教授 (香港大學城巿規劃及設計系教授、系主任) |
2014年9月28日 | 城巿規劃、重建與社會因素 | 市區重建中公共開放空間的規劃與融合長者的社會因素 | 陳漢雲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副系主任 (研究)) |
2014年7月26日 | 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
可持續發展之道-建築環境
|
伍美琴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系主任) |
尿液源分離 - 未來城市發展的關鍵 | 陳光浩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 | ||
2014年4月26日 | 生物醫學工程 |
中藥、腸菌與人體健康
|
蕭文鸞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學部研究教授) |
希望之手
|
湯啟宇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學部教授) | ||
2013年9月28日 |
綠色與可再生能源
|
全球與香港的可持續能源發展
|
王福俊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
生物燃料的研發及全球發展趨勢
|
梁耀彰教授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 ||
2013年7月6日 |
儒學
|
活在當下,重建儒家:一次現代政治哲學的探求
|
陳祖為教授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
從中央制度到地區教化:朝鮮王朝禮儀政策與中國古禮傳播的關係
|
盧鳴東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兼副主任) | ||
2013年4月6日 |
肥胖問題
|
肥胖「疫症」在香港: 2013年實況
|
林小玲教授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 |
兒童肥胖與社會及城市環境的關係
|
王香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 | ||
2012年12月8日 |
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及能源研究
|
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污染
|
林嘉仕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副教授) |
密集城市綠化屋頂的多元環境和能源效益
|
詹志勇教授(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 | ||
2012年9月15日 |
基因體醫學及個人化治療
|
癌症基因與個人化醫療
|
王昭春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 |
心血管疾病個人化醫療
|
謝鴻發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蒙民偉基金明德教授(心臟學)) | ||
2012年7月7日 | 宇宙學與天體物理 | 宇宙學新世紀 | 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 |
嫦娥一號對月球的微波觀測 | 陳炯林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教授、太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 ||
2012年4月21日 | 雲端運算 | 雲計算及其安全性 | 張偉犖教授(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及電子商貿基建研究中心總監) |
雲端服務平台下之開放式創新 | 李榮彬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知識管理及創新研究中心總監) | ||
2011年10月8日 | 納米技術 | 人工材料與生物組織的納米尺度力學行為 | 顏慶雲教授(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建滔基金材料工程學教授) |
納米技術:科學與應用 | 何浩培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 ||
2011年7月9日 | 卓越學科領域計劃 | 化學生物學:金類抗癌藥物和中藥 | 支志明教授(香港大學化學系許慧嫻講座教授) |
從神經科學到人類健康 | 葉玉如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部講座教授兼理學院院長) | ||
2011年4月9日 | 資訊科技 | 卓越學科領域計劃 -資訊科技 | 李安國教授(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資訊工程講座教授)及 劉紹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教授) |
圖像及視頻處理技術的發展及前瞻 | 陳成就教授(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教授) | ||
2011年1月29日 | 卓越學科領域計劃 | 在亞洲崛起中,香港經濟發展的策略 | 王于漸教授, SBS, JP(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 |
在希望的田野上:香港植物科學家的故事 | 辛世文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
2010年9月18日 | 禽流感 | 禽流感對人類的影響 - 從歷史到科研解構 | 陳基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 |
香港流感病毒研究的成果和影響 | 潘烈文教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 | ||
2010年4月24日 | 財務分析 | 分析「有毒」投資工具─數學上的妙用及誤用 | 黃寶誠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統計學系助理教授) |
軟預算約束下的企業投資行為─理論架構與中國實證 | 王傑邦教授(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 | ||
2010年1月16日 | 中醫中藥 | 中醫中藥研究與發展 | 梁秉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所長) |
中醫藥研究在治療癌症及炎症性疾病的應用潛力 | 劉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及講座教授) | ||
2009年9月26日 | 環境/能源研究 | 廢水生物製氫:一種可持續的環境生物技術 | 方漢平教授(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環境工程講座教授) |
環境污染和人體健康 | 黃港住博士(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 | ||
2009年4月18日 | 癌症研究 | 氧化劑、抗氧化劑和抗癌食物 | 陳玉成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
從癌細胞的死亡逆轉過程找治癌新方法 | 馮明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