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新型冠狀病毒和肝癌的新療法

由研究資助局舉辦之公眾講座邀請了兩位專家學者介紹其研究成果。有關講座的詳情如下:

講題 講者 時間
在香港對抗COVID-19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袁國勇教授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
下午2:30 - 3:30
肝癌治療新紀元
(請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陳智仁醫生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下午3:30 - 4:30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位置圖
語言:粵語
費用:免費入場


第一節講座
講題:在香港對抗COVID-19
講者:袁國勇教授
日期/時間: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下午2:30 - 3:30


講座簡介:

自二○○三年發現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袁國勇教授及其團隊一直為應對新流行病做準備。袁教授以「在香港對抗COVID-19」為題,跟大家回顧由今年一月開始,本港對2019冠狀病毒病 (COVID-19) 的防範工作及應變計劃,並介紹這種具高度傳播性的病毒的研究工作及預防措施。

講者簡介:

袁國勇教授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曾獲委任為香港太平紳士、獲頒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金、銀紫荊星章。他也是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外科榮授院士、英國皇家病理科醫學院榮授院士以及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愛丁堡及倫敦)。1997年,香港爆發H5N1禽流感病毒,袁教授最先在醫學雜誌《刺針》發表報告,指出受感染患者具有異常嚴重的臨床症狀而且死亡率高,而患者的樣本可在他的實驗室透過自行研製的分子檢測方法進行鑑定。2003年SARS爆發期間,袁教授領導團隊成功追查到SARS的病原冠狀病毒。他在發現新型微生物方面成就卓著,在人類和動物體內發現逾60種新型病毒、10種細菌、四種真菌及兩種原蟲。袁教授發表的982篇學術論文被引用超過42,000次,論文內容主要是關於新型微生物或新發傳染病病原的研究。

有關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

有關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

香港大學(港大)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由中國科學技術部於2005年7月批准成立,作爲對港大在傳染病領域研究,特別是在2003/2004年間在内地和香港爆發的SARS疫情作出的重大貢獻的認可。實驗室設施包括三級生物安控實驗室(P3 Laboratory)和病毒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研究方向重點放在新發傳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及抗藥性等,以及預防疫苗開發等。

 

第二節講座
講題:肝癌治療新紀元
講者:陳智仁醫生
日期/時間: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下午3:30 - 4:30


講座簡介:

肝癌是香港第五位最常見的癌症,每年約有1800宗確診。肝臟切除手術是根治肝癌的唯一希望,但只有三成病人適合進行此治療。陳智仁醫生以「肝癌治療新紀元」為題,介紹嶄新的治療方案,包括「肝離斷和門靜脈結扎二步肝切除術」 和提高中晚期肝癌病人接受手術的機會的新式「綜合性治療」。

Broadening the horizon of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講者簡介:

陳智仁醫生現任香港大學肝臟移植中心副總監及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專治肝癌,同時亦是活肝移植專家。2001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醫學院,2008年成為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2019年取得香港大學外科碩士銜。

以擅長複雜的中晚期肝手術聞名的陳醫生,是應用「聯合肝臟分割和門靜脈結紮分階段肝切除術」來治療肝癌的先驅,為迄今全球在單一外科中心施行了最多此術例的醫生之一;最矚目的是在2013年10月24日為一名患有肝母細胞癌的兒童進行的術例,成為世界首例 (Chan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29): 10208-10211) 。此外,陳醫生亦積極拓展肝切除術的應用,特別運用肝移植的外科手術概念及技術,來加強中晚期肝癌切除手術的成功率。在肝移植方面,陳醫生是香港首例輔助性活肝移植,首例雙活肝移植,首例交叉供肝活肝移植之外科主診之一。此外,陳醫生也提倡以創新科技來提高手術安全,在瑪麗醫院率先引入三維腹腔鏡來進行微創肝切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