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由研究資助局與香港科學館合辦,是次公眾講座訂於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 下午舉行,並邀請了兩位專家學者介紹其研究成果。有關講座的詳情如下:

講題 講者 時間
可持續發展之道–建築環境

伍美琴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系主任)

下午2:30 – 3:30

尿液源分離 - 未來城市發展的關鍵

陳光浩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

下午3:30 – 4:30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位置圖
語言:粵語
即場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有關查詢,請致電2524 3987或電郵至 rgc@ugc.edu.hk 與我們聯絡。

第一節講座
講題:可持續發展之道–建築環境
講者:伍美琴教授
時間: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下午2:30 – 3:30


講座簡介:

典型的「發展」模式總是以夷平大自然和現有社區等「障礙」來保證經濟的增長。可持續的建築環境並不熱衷於征服自然﹔相反,它要與它共存,以突出天然的景觀及其生態功能。真正可持續的建築環境,在於設計和規劃是否以培育健康的社區,深厚的人際關係和豐富的本土特色為目標。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建築環境是一項挑戰,須超越經濟的考量,並探索如何能夠與大自然及彼此長治久安地和諧共處。

因此,城市的各種基礎建設應該順應生態系統的自然變化,減少資源消耗和增加市區的生物多樣性。這些都需要新技能和新的城市管理思維,因此亦會為地區提供新的就業機會。本土經濟活動不但可以維持個人和家庭的穩定性,更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如果再加上地方營造—建設通達、舒適、充滿生機和促進社交的空間—就更能加強這些社區的持續發展。

這種「以自然和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正在挑戰現存的制度,需要我們以整全及多角度的思維,以尊重自然和培育人際關係為基本原則,用創新的方法去解決複雜的相關建築環境議題。


講者簡介:

伍美琴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系副系主任,城市研究課程主任,亞太研究所和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她是香港規劃師學會院士,英國皇家規劃會和香港城市設計學會會員。她完成的研究共二十多項,著作繁多。她的研究曾六度獲得香港規劃師學會的年獎。伍教授曾多次被邀請到不同國家及本地學校、政府和非牟利組織演講,其中四度獲邀到中央圖書館探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議題。伍教授曾參與歐洲聯盟及聯合國的顧問工作。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第一節講座 - 圖 1)

 

第二節講座
講題:尿液源分離 - 未來城市發展的關鍵
講者:陳光浩教授
時間: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下午3:30 – 4:30


講座簡介:

水是資源、能源,是包括人在內所有生物生存的根本。充足的可用水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關鍵;然而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大量產生的城市生活污水因其高濃度的氮、磷等營養鹽正嚴重威脅著水環境質量,使本已短缺的可用水日益減少。目前集中式的污水處理方式在城市迅速擴張的趨勢中已顯得力不從心,且偏低的回收率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研究表明,生活污水中大部分營養鹽來自於尿液。儘管只佔了污水體積的不到1%,尿液卻貢獻了80%的氮和50-80%的磷。因此,將尿液從污水中分離並單獨處理將大大減輕污水處理廠的負荷,提高處理效率。同時,分離出來的尿是一種濃縮的營養液,可直接用於農業生產或資源回收。尿液分離以及相應的污水處理模式是未來城市污水處理的發展方向。

本講座將就尿液分離的重要性、可行性、目前的研究進展以及對居民生活和城市發展的影響進行探討。同時,將介紹香港科技大學在尿液分離處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一套因應本港人口密度大、高樓密集型住房並採用海水沖廁等特點而研發的高效低成本的尿液收集、處理及資源回收體系。


講者簡介:

陳光浩教授於1990年獲日本京都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博士,在日本和新加坡從事數年研究工作後於1995年加盟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現任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教授、科大土木與環境工程學課程負責人、科大環境研究院副院長,科大廣州霍英東研究院創新污水處理中心主任,國際水協會(IWA)Fellow、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香港RGC聯合基金專案會評專家及多份著名水專業雜誌的主編或副主編等。陳教授長期從事水處理、水循環利用以及水質控制方面的研究,是世界著名的水環境工程學者。他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剩餘污泥減量、低能耗膜生物反應器及沿海城市尿液分離回收處理等方面取得了眾多原創性研究成果, 其發明的SANI工藝得到了國際廣泛的認同和好評,並獲創新科技署,渠務署及霍震宇公司的聯合資助於沙田污水廠進行全球首個SANI工藝的大型示範工程。 2012年陳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因此榮獲了5項國際獎項。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第二節講座 - 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