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生物醫學工程

由研究資助局與香港科學館合辦,是次公眾講座訂於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下午舉行,並邀請了兩位專家學者介紹其研究成果。有關講座的詳情如下:

講題 講者 時間
中藥、腸菌與人體健康

蕭文鸞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學部研究教授)

下午2:30 – 3:30

希望之手

湯啟宇教授(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學部教授)

下午3:30 – 4:30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位置圖
語言:粵語
即場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有關查詢,請致電2524 3987或電郵至 rgc@ugc.edu.hk 與我們聯絡。

第一節講座
講題:中藥、腸菌與人體健康
講者:蕭文鸞教授
時間: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下午2:30 – 3:30


講座簡介:

人體腸道內含有超過1公斤的細菌,其中包括1000多個品種。這些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又稱益生菌,對人體健康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最近的研究顯示,調節腸道細菌對代謝表型、疾病狀態和個人藥物反應等,有顯著的影響。科學家最近還發現其中兩大類菌的比例可以影響一個人的體形。亦有例子顯示腸菌能影響天然藥品在人體內的吸收及效能。

蕭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對健康及患癌症老鼠進行一系列實驗,探討中藥與腸菌的相互關係,研究發現中藥與腸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平衡身體由疾病狀態回復到正常狀態。


講者簡介:

蕭文鸞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及癌症炎症研究中心研究員, 前任學院副院長、教學部主任、及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及生物醫學士學位課程主任。 目前為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香港學者協會主席、及香港生物科技協會司庫。蕭教授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系,隨後赴美深造,先後取得美國密西根大學植物系、及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人類遺傳及發展學系碩士及博士學位。其後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生物學院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系從事腫瘤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工作。一九九三年末受聘於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二○○三年加入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至今。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生物醫學工程 (第一節講座 - 圖 1)

 

第二節講座
講題:希望之手
講者:湯啟宇教授
時間: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下午3:30 – 4:30


講座簡介:

相片中的機械手的金屬手指有許多獨立關節,看來有點像電影《未來戰士》中的機械手。中風病人把機械手套在手背,蓋在手指上,隨即變成體外的骨骼,令病人可再次控制他的手。機械手出色的地方,是讓病人全權控制一切,由其自主指揮手指及姆指動作。機器裝置的電極感應器置於病人的前臂和手上,可以感應腦部傳送到手部肌肉的訊息控制機械手。有了這套輕巧便攜的機械裝置,中風病人便可以訓練手部日常生活事項,臨床實驗顯示這些訓練能幫助中風患者恢復功能。

這套復康治療機械訓練裝置可應用於醫院、診所及老人護理中心等,幫助有需要的病人。


講者簡介:

湯啟宇教授在理大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學部任教,剛獲選為2013年「十大傑出青年」。1995年在香港大學以一級榮譽畢業,取得電腦工程學士學位,隨後遠赴英國深造。1998年,他在位於格拉斯哥的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完成生物工程博士學位,翌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學。多年來,他研發了多個範疇的復康儀器,其創新設計的復康機械儀器「希望之手」,更勇奪日內瓦發明展至高榮譽大獎,成為發明展舉辦四十年以來,首項獲此殊榮的香港發明。他亦於2008年獲香港工程師學會頒發青年會員創意大獎。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生物醫學工程 (第二節講座 - 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