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廢物處理

由研究資助局與香港科學館合辦,是次公眾講座訂於2015年5月9日(星期六) 下午舉行,並邀請了兩位專家學者介紹其研究成果。有關講座的詳情如下:

講題 講者 時間
廚餘管理-化廢為寶

黃煥忠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及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下午2:30 - 3:30

光催化技術的除污染應用

余濟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

下午3:30 - 4:30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位置圖
語言:粵語
即場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有關查詢,請致電2524 3987或電郵至 rgc@ugc.edu.hk 與我們聯絡。

第一節講座
講題:廚餘管理-化廢為寶
講者:黃煥忠教授
時間:2015年5月9日(星期六),下午2:30 - 3:30


講座簡介:

香港現時每日約有3500噸廚餘直接被棄置於堆填區,此舉不單耗盡有限的堆填空間,更衍生出各種環境影響。倘若能善用一個「從搖籃到搖籃」的綜合廚餘管理方案,廚餘將可轉化為再生能源,既可抵銷本地購買能源需求之餘,又能達至「零廢物」所產生的雙贏局面。由於廚餘屬含水份高的有機廢物,採用熱能技術處理並不符合經濟效益,反之生物技術則是最可行及可持續的處理方法。

堆肥處理及厭氧分解是傳統的廚餘處理技術,可分別把大量廚餘轉化為有機堆肥及再生能源。厭氧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沼氣可供發電之用,或可連接煤氣網絡,利用現有的輸氣系統輸送。倘本港所有廚餘均採用厭氧分解技術處理,所產生的電力可供本港約4%的家庭使用。另一個可選擇的方案是堆肥處理,以堆肥方式回收廚餘中的養份,能減低依賴無機肥料。此外,堆肥中的腐殖質可以改善土壤結構,為農作物帶來持久的益處。其他可行的工業技術方案,例如製造魚糧和生物柴油,亦是具吸引力的能源回收技術,而且愈來愈受注目。利用發酵技術可將廚餘轉化為高蛋白魚糧,另外廚餘原料或經厭氧消化後產生的沼液均可用作培養富集油脂微生物的基質,經提煉後可製造生物柴油。

從眾多廚餘處理技術中,香港需考慮其市場供求情況及長遠的效益,以選擇合適的處理技術,閞拓一套適合香港的綜合廚餘管理方案,以達到能源及養份的資源循環之效。。是次演講將概述可行的廚餘處理技術,分析有關技術對香港及其他國家的合適程度,以及討論回收廚餘的好處和面對的主要挑戰。


講者簡介:

黃煥忠教授自1992年起於香港浸會大學任教,現為該校生物系教授。他亦是寰科顧問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提供環境顧問服務。黃教授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生物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後於西澳洲梅鐸大學(Murdoch University)取得環境科學博士學位。他現為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及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的中心主任。黃教授是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的創辦人之一,並在香港建立首個獨立第三者有機認證系統,為本地及海外的有機農業及加工業務提供有機認證服務。他應邀擔任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及山東大學的客座教授。黃教授一直從事多項研究,包括把有機廢物再加利用以生產能源和生物質、開發創新的堆肥技術、厭氧分解廚餘、廢物分類和回收,以及修復被多環芳烴、農藥和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此外,黃教授亦擔任多項研究計劃的首席研究員,研究經費共逾7,000萬港元。他曾獨撰或與人合撰逾350篇刊於SCI期刊的文章和會議報告。黃教授多年來致力推動環保,並獲政府委任為多個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包括漁農業諮詢委員會主席、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副主席、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等。黃教授在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以表揚他在環保方面的服務和貢獻;黃教授並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廢物處理 (第一節講座 - 圖 1) (實驗厭氧分解反應器)

實驗厭氧分解反應器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廢物處理 (第一節講座 - 圖 2) (能分解廚餘油脂成份的微生物)

能分解廚餘油脂成份的微生物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廢物處理 (第一節講座 - 圖 3) (牛潭尾禽畜糞便堆肥廠之密封堆肥裝置)

牛潭尾禽畜糞便堆肥廠之密封堆肥裝置

 

第二節講座
講題:光催化技術的除污染應用
講者:余濟美教授
時間:2015年5月9日(星期六),下午3:30 - 4:30


講座簡介:

空氣和水質污染日趨嚴重,研發有效的環保殺菌淨化技術實在刻不容緩。光催化物料透過接觸能吸收有害的紫外線輻射、降解污染物及殺菌。在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我們研發出製造納米光催化劑及薄膜的方法。這些耐用物料在環保工業中有莫大商機。

在空氣處理/水處理系統中應用光催化技術,是去除細菌和污染物的最有效方法。光催化濾芯系統以低能量紫外線照射已塗有二氧化鈦(TiO2)的催化劑表層,在空氣/水中釋放氫氧自由基(‧OH),把污染物、細菌和病毒氧化,並轉化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講者簡介:

余濟美教授於一九八零年畢業於美國聖馬丁學院,並於一九八五年取得美國愛達荷大學博士學位。他於一九九五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並於二零零二年晉升為化學系教授。余教授現任聯合書院院長,並兼任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余教授是光催化研究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擁有六項光催化納米材料的專利,並於二零零五年與合作研究者共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余教授發表了300篇科學論文,論文被引用近20 000次,而他更名列赫赫有名的2014「湯森路透高引用科學家」榜上。

余教授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現任空氣及廢物管理學會香港分會執委、香港地球之友顧問、《納米粿粒研究雜誌》副主編,以及研究資助局自然科學學科小組成員等。余教授獲教育部選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並擔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榮譽國際講座教授。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廢物處理 (第二節講座 - 圖 1) (光催化殺菌技術)

光催化殺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