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宇宙學與天體物理

由研究資助局與香港科學館合辦,是次公眾講座訂於2012年7月7日(星期六)下午舉行,並邀請了兩位專家學者介紹其研究成果。有關講座的詳情如下:

講題 講者 時間
宇宙學新世紀

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

下午2:30 - 3:30

嫦娥一號對月球的微波觀測

陳炯林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教授、太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下午3:30 - 4:30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位置圖
語言:粵語
即場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有關查詢,請致電2524 3987或電郵至 rgc@ugc.edu.hk 與我們聯絡。

第一節講座
講題:宇宙學新世紀
講者:朱明中教授
時間:2012年7月7日(星期六),下午2:30 - 3:30

講座簡介:

近年天文學家在宇宙學觀測取得重大進展,獲得大量精密數據,從而大大促進人類對宇宙演化的理解。例如微波背景輻射的精確測量:這些宇宙大爆炸的餘暉隱藏有137億年前的訊息;暗物質及暗能量的發現,使我們知道科學家熟知的各種原子及基本粒子,原來對宇宙整體的演化只佔微不足道的角色。這些重大突破都帶來更多新問題,亦催生新的理論及研究計劃。本講座將簡介宇宙學的新發展及一些重要懸案。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宇宙學與天體物理(第一節講座 - 圖 1)

 

第二節講座
講題:嫦娥一號對月球的微波觀測
講者:陳炯林教授
時間:2012年7月7日(星期六),下午3:30 - 4:30

講座簡介:

在美國阿波羅探月計劃年代之前,科學家已經在微波波段觀察月球,但是當時解像度相當之低。中國的嫦娥一號(CE-1)是第一顆載有微波探測儀在繞月軌道觀察月球的太空船,在距離月球表面二百公里的高度,作出了精細的觀察。微波源於月球表面以下,載有月壤物理性質的資訊(月壤是月球表面經隕石對月球長年撞擊以致粉碎的一層塵土)。從阿波羅計劃帶回的月球樣本分析得知,月壤含有可觀數量的氦-3元素,是一種相當理想的核聚變燃料。CE-1微波探測儀的科學目標之一是量度月壤的厚度以估計氦-3的總存量。CE-1的微波數據在2010年初對科學界發放。香港科技大學的太空科學研究小組自此即投入對有關數據的分析工作,並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月球科學中心合作,得出的成果在2010年歐洲行星科學大會上公佈之後,被美國國家航天局、歐洲行星學會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媒體廣泛轉載。本講座將會較詳細地介紹我們對CE-1微波數據的分析方法和結論。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宇宙學與天體物理(第二節講座 - 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