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粒子物理學

由研究資助局舉辦,是次公眾講座訂於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下午舉行,並邀請了兩位專家學者介紹其研究成果。有關講座的詳情如下:

講題 講者 時間
追蹤幽靈粒子 - 探索中微子

潘振聲博士(香港大學物理系首席講師)

下午2:30 - 3:30

觀微而知著 - 物質終極結構的探索

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

下午3:30 - 4:30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位置圖
語言:粵語
即場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有關查詢,請致電2524 3987或電郵至 rgc@ugc.edu.hk 與我們聯絡。

第一節講座
講題:追蹤幽靈粒子 - 探索中微子
講者:潘振聲博士
時間: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下午2:30 - 3:30


講座簡介:

所有物質皆由基本粒子組成。在所有基本粒子中,中微子為數最多,可是人們對它並不甚了解。透過最近幾項重大發現,現在人們知道中微子不但具有質量,而且會經由中微子振盪來轉變類型。中微子的特性對粒子物理學、宇宙學、以及天體物理學皆有著極深遠之影響︰它或許是解釋我們存在的關鍵—為何物質在宇宙中的數量會遠遠超過反物質。講者將會在演講簡述科學家追蹤這些「幽靈粒子」的刺激艱辛經歷,包括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之最新結果。大亞灣實驗對香港亦有象徵性意義—它是香港科學家首次參與的國際性大型粒子物理實驗項目。


講者簡介:

潘振聲博士現時為香港大學物理系首席講師。其學術領域包括粒子物理學、宇宙射線物理學、超新星天體物理學、超新星殘跡和X射線雙子星、以及光污染之科學研究。潘博士是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其中一位首批參與的科學家。大亞灣實驗利用距約香港50公里的大亞灣核電站所發放出來的中微子來研究其振盪現象。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粒子物理學 (第一節講座 - 圖 1) 在大亞灣遠點實驗廳裡的探測器(圖片來源︰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

在大亞灣遠點實驗廳裡的探測器(圖片來源︰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粒子物理學 (第一節講座 - 圖 2) 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反中微子探測器的內部(圖片來源︰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

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反中微子探測器的內部(圖片來源︰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

 

第二節講座
講題:觀微而知著 - 物質終極結構的探索
講者:朱明中教授
時間: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下午3:30 - 4:30


講座簡介:

自古以來,很多哲學家與科學家均深受原子學說影響,認為萬物皆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組成。這些「原子」— 現代稱為基本粒子 — 的互動,衍生萬物,因此基本粒子的性質便是理解各種物理現象的基礎元素。近年的幾個基本粒子物理學的重大突破 — 包括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于2012 年運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偵測到希格斯玻色子(俗稱「上帝粒子」) 的存在,及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類型中微子振蕩等 — 標志著基礎物理學黃金時期的開始。這些發現不但本身極為重要,亦開啓了探索新物理的大門,有可能帶來能顛覆我們對物質和宇宙的基本結構的概念!講者將會淺白地介紹這些突破性發現,以及粒子物理學家在追尋哪些物理新領域。


講者簡介:

朱明中教授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得理學士及博士學位。1995 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之前,受聘於麻省理工及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工作。他現在的研究興趣以天體物理、宇宙論、及粒子物理為主。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粒子物理學 (第二節講座 - 圖 1) 希格斯粒子在ATLAS探測器中衰變至兩個電子及兩個渺子的事件顯示(圖片來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希格斯粒子在ATLAS探測器中衰變至兩個電子及兩個渺子的事件顯示(圖片來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粒子物理學 (第二節講座 - 圖 2) ATLAS探測器打開後的景象(圖片來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ATLAS探測器打開後的景象(圖片來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 粒子物理學 (第二節講座 - 圖 3) 大亞灣遠端實驗室內放置了四個反中微子探測器(圖片來源︰Qiang Xiao)

大亞灣遠端實驗室內放置了四個反中微子探測器(圖片來源︰Qiang 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