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轉移
經過多年努力,教資會喜見知識轉移已在多個學科扎根,包括衞生科學、文科、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建築、商業與經濟、城市規劃與環境、科學與科技,以及工程學科。教資會深信,大學在社會上進行知識轉移,不但有利民生經濟,而且惠益社會及企業,更有助充實大學的研究政策方針,從而提升本地高等教育界的國際競爭力。教資會認為知識轉移活動的整體水平良好,而且還有上升跡象,令人鼓舞。
在很多發達經濟體系中,知識轉移常被視為高等教育界除教育及研究以外的「第三項使命」。具體來說,教資會視知識轉移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因它既能深遠地影響本港高等教育界在國際間的競爭力,亦能夠令大學的研究政策更為充實。有見及此,教資會已將知識轉移這個概念分別包含在其宗旨中。我們在2007年11月亦舉辦了一場資料分享座談會 (Symposium on “Knowledge Transfer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向學界及社會各界介紹本地和國際間一些知識轉移的成功例子。
對教資會來說,知識轉移較技術轉移更為廣泛,並涉及更深的層次。我們於是採用了以下的描述作為知識轉移的定義: -
“在高等教育院校和社會之間轉移知識(包括科技、技術、專業知識及技能,所用的系統和方法),從而帶動經濟上或民生上的效益, 與及帶來創新及有經濟效益的活動。”
必須強調的是,知識轉移是一個雙向過程:社會不單能從大學的知識轉移活動中得到實質的益處,學者及研究員亦因而能與廣大市民有更緊密的聯繫。
立法會通過由2009/10年起每年給予大學5千萬元經常性撥款,發展他們知識轉移的能力及擴闊它們在這方面的領域。在2016–19三年期,用於知識轉移的撥款增加至每年6,250萬元。另外,所有大學均同時撥出部分本身的資金,與現時獲分配的知識轉移撥款配對,以配合各自的策略和計劃。整體而言,教資會樂見年自發放這筆指定用途撥款以來,各大學已做出驕人成績,不但提升內部知識轉移文化、改善支援環境(如增強管理制度和引入員工誘因),還大幅增加知識轉移量。這筆指定撥款亦為大學提供一股新的原動力,啟發了更多學者積極從事知識轉移工作。
大學由2009/10學年起的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如下:
大學2022/23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大
理大
科大
港大
大學2021/22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大
理大
科大
港大
大學2020/21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大
理大
科大
港大
大學2019/20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大
理大
科大
港大
大學2018/19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大
理大
科大
港大
大學2017/18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大
理大
科大
港大
大學2016/17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大
理大
科大
港大
大學2015/16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大
理大
科大
港大
院校2014/15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院
理大
科大
港大
院校2013/14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院
理大
科大
港大
院校2012/13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院
理大
科大
港大
院校2011/12學年「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城大
浸大
嶺大
中大
教院
理大
科大
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