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及公众参与
经过多年努力,教资会喜见知识共享及共享活动已在多个学科扎根,包括卫生科学、文科、人文学及社会科学、建筑、商业与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科学与科技,以及工程学科。教资会深信,大学在社会上进行知识共享,不但有利民生经济,而且惠益社会及企业,更有助充实大学的研究政策方针,从而提升本地高等教育界的国际竞争力。教资会认为此活动的整体水平良好,而且还有上升迹象,令人鼓舞。
在很多发达经济体系中,知识共享常被视为高等教育界除教育及研究以外的「第三项使命」。具体来说,教资会视知识共享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因它既能深远地影响本港高等教育界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亦能够令大学的研究政策更为充实。
对教资会来说,知识共享较技术转移更为广泛,并涉及更深的层次。我们于是采用了以下的描述作为定义: -
“在高等教育院校和社会之间的知识共享(包括科技、技术、专业知识及技能,所用的系统和方法),从而带动经济上或民生上的效益, 与及带来创新及有经济效益的活动。”
必须强调的是,知识共享是一个双向过程。社会不单能从大学的知识共享活动中得到实质的益处,学者及研究员亦因而能与广大市民有更紧密的联系。
此外,教资会认为与社会共享知识对社区和企业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以及培养公众了解高等教育界对整个社会的宝贵贡献,至为重要。为提倡大学与社会共享知识,教资会多年来为大学拨备额外经常补助金,供大学进一步加强及扩展相关工作。教资会由2009/10年起每年为大学拨备额外经常补助金。一般而言,各大学主要将该笔额外拨款投放在加强知识共享的支援配套,例如教职员培训及校内推广、举办讲座及展览等公众参与活动、应付专责支援部门的运作开支,以及支付申领专利所涉费用等。各大学须每年发表年度报告,利用具体个案及表现指标向公众交代实际工作成果。
大学 / 院校 学年的知识共享经常性拨款年度报告如下(只提供英文版本):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