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UGC Home
 
 

工作摘要

研究

教资会积极为院校的学术研究活动提供支持,包括提供整体补助金,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学额和推行多项角逐研究拨款资助计划,例如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优配研究金、协作研究金及与内地及海外国家合办的联合研究计划。通过推广工作及额外拨款,教资会又鼓励院校进一步强化及推广将知识、技术及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的工作转移,从而为市民及经济带来切实利益。

200910财政年度,香港高等教育界在科研相关的全新举措方面取得良好进展。研究基金开始取得投资收益,提供更稳定明确的拨款。部分研究基金将用于支持主题研究计划,让各院校进行较长期并在策略上有利于香港发展的主题研究。此外,教资会还提供额外资源,自2009╱10学年开始逐步额外提供800个研究院研究课程学额。其中135个学额已预留给新设立的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教资会亦已向院校提供新的经常性拨款,用作加强院校进行知识转移的工作。

教资会已成立研究小组,在推动高等教育的研究发展策略上提供意见。为继续向社区宣传及推广学术研究的工作,教资会组织讲座和出版通讯,与市民大众分享研究成果及其提出的政策建议。

(A) 教资会为院校提供的拨款支援

(a) 研究开支及资助

教资会资助院校继续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工作。各院校在2008╱09学年用于研究上的总开支达66.50亿元,占院校部门总开支的41%及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0.41%。而研究作品总数达24634项,当中17719项是经审阅的作品。

2009611日,研资局参观理大

教资会及研资局分别提供的整体补助金及研究用途补助金,是各院校的主要研究资金来源。此两项资金来源约占2008╱09学年总研究开支的77%。有关分项数字载于表六。

表六:2008╱09学年受教资会资助院校的研究开支

资助来源 

金额
(百万港元)

 

教资会

4,510.5

68%

研资局

582.4

9%

香港特区政府其他资助计划

393.3

6%

香港私人资金

1,033.7

15%

香港以外

130.1

2%

总额

研究开支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
比率
 

6,650.0

 0.41%

 

(b) 研究用途补助金

除教资会的整体补助金外,研究用途补助金是支持香港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单一最大拨款来源,并由研资局管理及审批。研资局于2009╱10学年以各种拨款形式发放的款项高达7.45亿元,较2008╱09学年发放的款项约多14%。在研资局下有四项主要拨款计划:优配研究金、协作研究金、直接拨款及联合研究计划。研究用途补助金的主要拨款分配情况,详列于表七。 

表七:2009╱10学年研究用途补助金的预算分配情况

拨款分布

金额
(百万港元)

 

优配研究金

596.9

80.2%

协作研究金 

57.5

7.7%

直接拨款

65.0

8.7%

联合研究计划

25.6

3.4%

总额

745.0

 

200912月协作研究金研讨会海报展示

如需了解各计划的运作情况及成功率,可浏览研资局网站及该局年报。

(c) 研究基金

立法会通过拨款180亿元设立研究基金后,政府随即于20092月以信托基金形式在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法团下成立有关研究基金。教资会负责就下述事宜向信托人提供意见:规管基金运作、发展和投资的政策和程序;以及从基金预留补助金额,以供院校进行、推广及协助研究之用。由2010╱11学年起,在180亿元的基金之中,不少于140亿元本金的投资收益,会用来取代大部分目前每年拨予研资局的研究用途补助金,从而提供更稳定的拨款。此外,不多于40亿元本金的投资收益,会用作资助主题研究,让各院校进行较长期并在策略上有利于香港发展的主题研究。

(d) 第五轮卓越学科领域计划

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促进优秀研究队伍的成立,就跨学科领域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从而巩固跨院校及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受资助项目不但获得较长期的资助,还获分配研究院研究课程学额,促使本港顶尖的研究队伍能从事高影响力及具前瞻性的研究项目。

20099月的第五轮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中,下列五项研究项目获拨款资助:

网络编码研究所(由中大统筹)

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由中大统筹)

鼻咽癌研究中心(由港大统筹)

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由港大统筹)

新兴的电子学理论框架和模拟方法(由港大统筹)

上述五项研究项目获资助3.78亿元(包括相等于资助金额百分之十五的附加行政费用)及约六十个研究院研究课程学额。

(B) 研究政策

教资会通过下列方式资助院校的学术研究活动:

(a) 整体补助金中的研究用途部分;

(b) 提供研究院研究课程学额;及

(c) 供研资局作研究拨款。

教资会及院校皆希望增加研究拨款的角逐成份,以及改善我们和研资局现行研究资助方式。有鉴于此,研究小组在2009-10年度正进行两项重要的检讨:其一为未来的研究评审工作,有关评审工作会影响分配整体补助金中的研究用途部分;另一项则为如何更有效分配研究院研究课程学额和研究拨款,及加强其角逐性质。研究小组将提出建议以咨询院校的意见。有关的检讨结果会归纳于《2010年高等教育检讨》内,并会配合2012-15三年期的拨款计划。

(C)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20099月推出,目的是吸引世界各地最优秀及出色的研究生,入读教资会资助院校,修读博士学位研究课程,而不论其国籍及种族背景。

计划将为获奖的博士研究生提供每月二万元的津贴,及每年一万元的会议及研究活动交通津贴,为期三年。预计由
2010╱11学年开始,每年将会选出约135名申请人接受奖学金。

研资局主席联同各院校的代表于
2009910月间走访了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多个国家的知名学府,向国际学术界宣传奖学金计划、本港的院校以及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在2009121日截止报名,共收到约3000份来自100个国家的申请。 2010╱11学年计划的获奖名单,已于20103月公布。

这个备受推崇的计划将会把来自各地的顶尖研究生,汇集于香港的世界级学府。我们希望计划能培育这些菁英在其研究范畴更上一层楼,扩阔他们的知识及国际视野,以迎接瞬息万变的世界带来的挑战。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在香港举行的简介会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在巴基斯坦举行的简介会

(D) 知识转移

教资会不仅为院校的研究工作提供财政支援,还积极推动并鼓励院校与社会之间不论科技及非科技范畴的知识转移。此举旨在为社会在民生及经济上带来效益,使社区及企业受惠。

2009╱10学年,教资会新增一项经常补助金,指定供院校巩固及深化其知识转移工作。院校对新补助金有正面回应:院校不但视知识转移为其核心工作的第三支柱(另外还包括教学及研究),各院校还制定了全面的策略、政策、行动计划及目标,务求更有系统地协调及强化知识转移工作,配合其院校的角色及使命。院校每年须向教资会提交报告,汇报这方面的进展。

院校日益注重并加强协调知识转移工作,使学者及研究人员得到更多机会,与广大市民建立更密切的联系;社区同时亦可从院校的研究成果获得更多实际的效益。这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可令院校的研究政策
方针变得更全面,从而提升本地高等教育界的国际竞争力。

表八:
2009/10学年向院校分配的知识转移经常辅助金

 

(百万港元)

城大 6.55
浸大 3.02
岭大 1.22
中大 11.63
教院 1.39
理大 8.06
科大 7.37
港大 11.84

总额 51.08

 

版权所有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010未经授权请勿任意转载。 
修订日期:
201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