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UGC Home
 
 

工作摘要

研究

教資會積極為院校的學術研究活動提供支援,包括提供整體補助金,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和推行多項角逐研究撥款資助計劃,例如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優配研究金、協作研究金及與內地及海外國家合辦的聯合研究計劃。透過推廣工作及額外撥款,教資會又鼓勵院校進一步強化及推廣將知識、技術及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的工作轉移,從而為市民及經濟帶來切實利益。

2009-10財政年度,香港高等教育界在科研相關的全新舉措方面取得良好進展。研究基金開始取得投資收益,提供更穩定明確的撥款。部分研究基金將用於支援主題研究計劃,讓各院校進行較長期並在策略上有利於香港發展的主題研究。此外,教資會還提供額外資源,自2009╱10學年開始逐步額外提供800個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其中135個學額已預留給新設立的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教資會亦已向院校提供新的經常性撥款,用作加強院校進行知識轉移的工作。

教資會已成立研究小組,在推動高等教育的研究發展策略上提供意見。為繼續向社區宣傳及推廣學術研究的工作,教資會組織講座和出版通訊,與市民大眾分享研究成果及其提出的政策建議。

(A) 教資會為院校提供的撥款支援

(a) 研究開支及資助

教資會資助院校繼續積極推動學術研究工作。各院校在2008╱09學年用於研究上的總開支達66.50億元,佔院校部門總開支的41%及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0.41%。而研究作品總數達24634項,當中17719項是經審閱的作品。

2009年6月11日,研資局參觀理大

教資會及研資局分別提供的整體補助金及研究用途補助金,是各院校的主要研究資金來源。此兩項資金來源約佔2008╱09學年總研究開支的77%。有關分項數字載於表六。

表六:2008╱09學年受教資會資助院校的研究開支

資助來源 

金額
(百萬港元)

 

教資會

4,510.5

68%

研資局

582.4

9%

香港特區政府其他資助計劃

393.3

6%

香港私人資金

1,033.7

15%

香港以外

130.1

2%

總額

研究開支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
比率 

6,650.0

 0.41%

 

(b) 研究用途補助金

除教資會的整體補助金外,研究用途補助金是支持香港高等教育學術研究的單一最大撥款來源,並由研資局管理及審批。研資局於2009╱10學年以各種撥款形式發放的款項高達7.45億元,較2008╱09學年發放的款項約多14%。在研資局下有四項主要撥款計劃:優配研究金、協作研究金、直接撥款及聯合研究計劃。研究用途補助金的主要撥款分配情況,詳列於表七。 

表七:2009╱10學年研究用途補助金的預算分配情況

撥款分布

金額
(百萬港元)

 

優配研究金

596.9

80.2%

協作研究金 

57.5

7.7%

直接撥款

65.0

8.7%

聯合研究計劃

25.6

3.4%

總額

745.0

 

2009年12月協作研究金研討會海報展示

如需了解各計劃的運作情況及成功率,可瀏覽研資局網站及該局年報。

(c) 研究基金

立法會通過撥款180億元設立研究基金後,政府隨即於2009年2月以信託基金形式在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法團下成立有關研究基金。教資會負責就下述事宜向信託人提供意見:規管基金運作、發展和投資的政策和程序;以及從基金預留補助金額,以供院校進行、推廣及協助研究之用。由2010╱11學年起,在180億元的基金之中,不少於140億元本金的投資收益,會用來取代大部分目前每年撥予研資局的研究用途補助金,從而提供更穩定的撥款。此外,不多於40億元本金的投資收益,會用作資助主題研究,讓各院校進行較長期並在策略上有利於香港發展的主題研究。

(d) 第五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

「卓越學科領域」計劃促進優秀研究隊伍的成立,就跨學科領域的重要課題進行研究,從而鞏固跨院校及跨學科的研究合作。受資助項目不但獲得較長期的資助,還獲分配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促使本港頂尖的研究隊伍能從事高影響力及具前瞻性的研究項目。

在2009年9月的第五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中,下列五項研究項目獲撥款資助:

網絡編碼研究所(由中大統籌)

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由中大統籌)

鼻咽癌研究中心(由港大統籌)

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由港大統籌)

新興的電子學理論框架和模擬方法(由港大統籌)

上述五項研究項目獲資助3.78億元(包括相等於資助金額百分之十五的附加行政費用)及約六十個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

(B) 研究政策

教資會透過下列方式資助院校的學術研究活動:

(a) 整體補助金中的研究用途部分;

(b) 提供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及

(c) 供研資局作研究撥款。

教資會及院校皆希望增加研究撥款的角逐成份,以及改善我們和研資局現行研究資助方式。有鑑於此,研究小組在2009-10年度正進行兩項重要的檢討:其一為未來的研究評審工作,有關評審工作會影響分配整體補助金中的研究用途部分;另一項則為如何更有效分配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和研究撥款,及加強其角逐性質。研究小組將提出建議以諮詢院校的意見。有關的檢討結果會歸納於《2010年高等教育檢討》內,並會配合2012-15三年期的撥款計劃。

(C) 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

「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於2009年9月推出,目的是吸引世界各地最優秀及出色的研究生,入讀教資會資助院校,修讀博士學位研究課程,而不論其國籍及種族背景。

計劃將為獲獎的博士研究生提供每月二萬元的津貼,及每年一萬元的會議及研究活動交通津貼,為期三年。預計由2010╱11學年開始,每年將會選出約135名申請人接受獎學金。

研資局主席聯同各院校的代表於2009年9至10月間走訪了東南亞及印度次大陸多個國家的知名學府,向國際學術界宣傳獎學金計劃、本港的院校以及博士研究生課程。計劃在2009年12月1日截止報名,共收到約3 000份來自100個國家的申請。 2010╱11學年計劃的獲獎名單,已於2010年3月公布。

這個備受推崇的計劃將會把來自各地的頂尖研究生,匯集於香港的世界級學府。我們希望計劃能培育這些菁英在其研究範疇更上一層樓,擴闊他們的知識及國際視野,以迎接瞬息萬變的世界帶來的挑戰。

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在香港舉行的簡介會

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在巴基斯坦舉行的簡介會

(D) 知識轉移

教資會不僅為院校的研究工作提供財政支援,還積極推動並鼓勵院校與社會之間不論科技及非科技範疇的知識轉移。此舉旨在為社會在民生及經濟上帶來效益,使社區及企業受惠。

2009╱10學年,教資會新增一項經常補助金,指定供院校鞏固及深化其「知識轉移」工作。院校對新補助金有正面回應:院校不但視「知識轉移」為其核心工作的第三支柱(另外還包括教學及研究),各院校還制定了全面的策略、政策、行動計劃及目標,務求更有系統地協調及強化知識轉移工作,配合其院校的角色及使命。院校每年須向教資會提交報告,匯報這方面的進展。

院校日益注重並加強協調知識轉移工作,使學者及研究人員得到更多機會,與廣大市民建立更密切的聯繫;社區同時亦可從院校的研究成果獲得更多實際的效益。這個雙向的互動過程可令院校的研究政策╱方針變得更全面,從而提升本地高等教育界的國際競爭力。

表八:2009/10學年向院校分配的知識轉移經常輔助金

 

(百萬港元)

城大 6.55
浸大 3.02
嶺大 1.22
中大 11.63
教院 1.39
理大 8.06
科大 7.37
港大 11.84

總額 51.08

 

版權所有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10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修訂日期:
201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