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 | UGC | RGC
 
主題研究起動 影響無遠弗屆
   
任人唯賢原則的歷史傳承─北京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1949─1999
   
媒介全球化 對中國傳媒與電訊業之影響
   
中文失讀症的腦功能圖譜
   
隨機幾何圖形及應用
   
肯亞裂谷歐羅結撒依立耶層組的古環境意義
   
用於珠三角城市群空氣污染模擬的協同虛擬地理環境系統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因應國際競爭」成為方便的藉口,為媒介集團的市場獨佔,也為黨國的意理和行政控制,提供了合理化的基礎。黨國和媒介集團的整體利益重疊,但只有黨國才有權決定是否讓媒介集團「先富起來」。儘管言之鑿鑿,媒介集團對於外來的競爭並不太在乎。世貿組織設有特別條款,保護文化產業不必開放市場,媒介集團可以高枕無憂。

世界媒介集團說資本主義的語言,不是民主的語言。它們極力討好中國當局,不會故意衝擊黨國意理。中國當局口頭上擔心外國媒介的「文化帝國主義」,其實更擔心外國媒介對其統治威信的挑戰。中國媒介口口聲聲要「和國際接軌」,既羡慕全球性跨國媒介的規模和威力,又不肯放棄黨國的特權保護。它們以對外競爭為名,希望政府允許它們跨地域、跨媒介伸張版圖。但這種自利言辭講起來又頗心虛。

媒介集團與黨國之間是「黨國市場統合主義」架構下的伺從關係。媒介集團壟斷的優勢比以前更穩固,有能力操縱市場價格與規矩,賺取巨利,以致剝奪弱勢媒介生存的空間。媒介集團之間不許發展橫向聯繫,只能一起對當局縱向效忠,而媒介集團內部成員與集團總部之間亦復如此。上海是「大都市,小地方」,統合主義的格局尤其明顯;廣州以市場吸納(稀釋)媒介的政治控制;而北京則是以市場化為手段達到政治管理的目的。


 

研究小組訪問《北京青年報》: 李金銓教授(左四)、何舟博士(右三)、黃煜教授(右二)受到該報社長(左三)歡迎。清華大學陳昌鳳教授(左二)和兩位研究生參與討論。

在國際方面,《環球時報》(《人民日報》系統)代表官方思維和話語,認為全球化是大國崛起的契機,雖然美國是中國崛起的絆腳石,但中國不應該和美國搞對抗,才能實現民族復興之夢。

李金銓教授
媒體與傳播系
香港城市大學
chinchuan.lee@cityu.edu.hk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