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摘要

高等教育體系

  1. 香港的高等教育由很多不同類型的公營及私營機構提供。中學畢業生可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職業訓練局(職訓局)或政府直接資助的大學或學院取得基本學歷。這些院校大都提供一系列不同學科的課程,但其中兩所院校(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教育學院)則提供專門的訓練。所有院校的開支大部分均由納稅人承擔。

  2. 透過一些私立院校開辦的全日制課程,學生亦可取得基本學歷,這些院校包括樹仁學院、珠海書院及徐誠斌書院。而公開進修學院、香港管理專業協會,以及很多本地以至海外的院校,則提供兼讀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生多數是在職人士。

  3. 日制碩士或博士學位課程,現時只由教資會資助院校開辦,但提供兼讀研究生課程的機構則較多。現時社會對持續專業教育的需求甚大,而且還逐步增長,教資會及職訓局的院校可滿足部分的需求,而行業工會、私立學院開辦的課程,以及僱主提供的內部課程亦可滿足一些需求。

  4. 總的來說,在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本港高等教育體系大約有135,000個相等於全日制學生,大多為教資會資助院校的學生,共有87,000名(包括持續專業教育課程的學生),另有26,000名以其他方式接受持續專業教育。此外,本港有40,000個相等於全日制學生在海外的高等教育院校就讀。高等教育佔本港的總經常公共開支約6%。

近期的改變

  1. 在九十年代初期,教資會及職訓局轄下院校的學生人數均顯著上升,這是由於政府(於一九八九年)決定,到了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學士學位的適齡學生入讀率應達18%,而學位以下程度課程的入讀率則應為6%。這表示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人數將會有50%的增長,預計研究生及持續專業教育課程的學生人數亦會有所增長。

  2. 擴展如此龐大和快速,自然會有人關注到學生和教學人員的質素。在教學人員方面,要多招聘3500人。而在高等教育擴展期間入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他們的高級程度會考成續有輕微下降,但未足以引起憂慮。有一點可不要忘記,就世界標準來說,香港學生的質素無論如何都是高的。招聘教學人員時,正值全球學術界就業市場的低潮,所以各院校能聘用到質素高的教學人員。

  3. 除了教資會及職訓局的院校有擴展的機會外,過去幾年,本港亦目睹了公開進修學院的成立及迅速擴展,以及香港教育學院的設立。私人機構提供的高等教育課程亦有大幅增長,特別是海外院校提供的課程,這些課程當中有很多是跟本地機構合辦的。

  4. 除了學生人數有所增加,研究活動在近期亦有重大的發展,而大學在這方面尤為突出。一方面這是由於政府增加對研究活動的資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研究資助局的成立,以及在擴展期間聘請了很多熱衷於研究的教學人員。現在的研究風氣肯定比十年前更興盛、更普及。

目前的情況

  1. 儘管本港的高等教育體系要應付近期急速的擴展,仍然運作良好。該體系有質素高的教學人員、現代化的建設,以及設備齊全的圖書館及實驗室,能夠滿足現時所有學生的需求。校舍建設方面,唯一未盡完善的地方是教資會資助院校的學生宿舍不足。高等教育體系多元化而且靈活,能為學生提供基本學歷以及滿足學生畢生的個人及專業發展的需要。

  2. 現在,高等教育增長暫緩,正好檢討一下餘下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人士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憂慮(雖然亦有人擔心學生的中文,包括普通話的水準)。大多數高等院校及很多中學都聲稱以英語教學,但近年來實際上以英語授課的學校已大大減少。香港的經濟需要大量雙語大學畢業生。當然,要使語文能力大為提升,必須透過中小學的訓練,但教資會資助的院校正為學生提供英語輔導及培訓課程。語文能力所牽涉的較廣泛問題在最近發表的教育統籌委員會報告書有所討論。

  3. 在非擴展的情況下有一個內在的問題,就是院校未能因應學生的需求而改變學科的比重,因為這表示要縮減甚至停辦某些課程。為了使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學科保持收生質素,教資會已清楚表明,如院校為了保持質素而收生不足,教資會不會對院校作出懲罰。另一個與質素有關,並廣受關注的問題,是教學與學習的質素。教資會正在轄下的院校進行教與學質素保證過程的檢討,職訓局及其他院校亦正進行同類型的檢討。香港學術評審局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4. 就回報的角度來看,急速擴展往往是一個稍欠效益的過程。目前情況比較穩定,收緊和更有效地使用資源應可減低單位成本。此外,一些跟擴展有關的工作亦毋須再進行。教資會已採用一個新的財政模式作審核和分配撥款之用,相信更能善用款項。教資會還將檢討各院校的管理模式,目的亦是要更有效地運用資源。

未來

  1. 香港高等教育的重點已由數量轉移到效率(正如前段所述)及質素。一九九四年發表的中期報告倡議在教資會資助的院校發展「卓越學科領域」。這建議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卓越學科領域」應建基於現有的優勢,從中發展出可以媲美國際同濟的卓越組別,證明投在先進設備的大量資源是值得的。本會希望這些組別研究的課題,會有不少與香港及鄰近地區的工商業,有直接的關係,而且能在科研及教學兩方面扮演同樣重要的角色。本會現在仍致力這方面的發展,並會鼓勵院校停辦一些較弱的活動及學系,騰出資源來發展卓越學科領域。

  2. 更廣泛地說,香港的高等教育體系及培訓出來的畢業生,應該都是高質素的,最好還具備獨特的條件,這對香港的經濟與文化地位都很重要。香港的畢業生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能操多種語言。如要成功地保持這種優勢,便需要在這方面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另一項優勢是建立在較為鞏固的基礎之上的,那就是本港的畢業生了解東西方文化,在這兩種文化中工作,也能應付裕如。

  3. 如果香港在高等教育方面,能在地區上扮演一個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成為高等教育的地區中心,將對香港的發展甚為有利。學士學位課程收取非本港學生的限制應予以放寬。當然從中國及其他鄰近國家招收質素高的學生,本港納稅人便要承擔額外的費用,但這樣做對香港有很大的裨益。有些非本港學生會留港工作,這樣,香港便會有更多高質素的人才。另一些會返回原居地,但他們很可能繼續保持與香港的聯繫,而日後他們亦可能在商界或政府擔當要職,這對香港亦有裨益。這些學生對本地高等教育院校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間接也對本地學生有很大幫助。

  4. 上面已說過,香港的高等教育現時獲得的物質及人力資源,無論是建築物、教職員、圖書館或實驗室等,質素及水平都相當高。如果要保持質素,便須注意維修、更新及更換等工作。本港的高等教育院校將會有很美好的前景,但須符合三個條件。第一,院校應趁現在暫緩擴展的時間,為畢業生的質素以及研究的表現和實質作用,建立聲譽。第二,院校應在基本學歷培訓、研究生工作,尤其是在持續專業教育方面,在地區上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第三,院校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應該維持現況,使世界各地有才幹的學者都會因為相信政府的干預極少而被吸引,來港工作。至於院校將來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則要視乎院校的創意和熱誠了。

深入探索

  1. 讀者如欲進一步了解上述問題,而又礙於時間有限,未能細閱整份報告,請參閱「結果」一節(由第176頁開始)。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