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其他修課課程

27.1 前兩章已相當深入地研究過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的前景。本章會概談兼讀學士學位、學位以下程度及研究生課程。


27.2 社會上不同人士對兼讀學士學位課程都會有所需求。有些人從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甚或未完成中學教育,現時可以有「第二次機會」;他們也許需要先完成初級或入門課程,才可修讀正式的學位課程。另外一些人已有學位以下程度的高等教育學歷,希望把學歷提升為學位程度;這對於職位薪酬與學歷亙相掛鉤的在職人士,特別有吸引力。最後,還有一些有一定學歷的人士,因為興趣廣泛,或想學習別的事物,又或希望善用餘暇,亦會選修兼讀學士學位課程。上述人士與全日制大學生不同之處,是他們大都較為年長,兼具工作經驗,並已透過其他途徑取得不少等同於全日制高等教育「通識」教育範疇的知識。因此,兼讀學位課程可專注於專門學科方面的知識。


27.3 在教資會資助的高等教育院校,兼讀學位課程的授課模式與全日制課程分別不大,但會更側重自修。不過,教資會資助院校的一些課程,以及公開進修學院的所有課程,都採用遙距學習的模式,學生毋須上課,只透過書面教材、電視、錄音帶或私人電腦,便可修讀。但這並不表示教習過程中完全沒有交流的機會;學生可致電導師請教有關學習的問題,課程更設有導修班分佈於全港多個地點。由於本港的居住環境擠迫,公開進修學院亦開放了多個環境清靜的自修中心,供學生使用。第2.10段曾指出,約有300間海外院校在本港開辦遙距學習課程,間或輔以本地授課;這類課程不少都是學士學位課程。


27.4 至於兼讀學士學位課程的發展,在一九九八年後預計更趨國際化。本地院校愈來愈容易便可採用世界各地的教材,這點在討論全日制課程時已指出。此外,學生將會很輕易便可透過私人電腦,修讀外國大學或外地遙距學習單位的課程。反過來說,香港的高等教育院校在提供某些題材或模式的學士學位遙距學習教材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的優勢,例如關於中國文化歷史,或以中文編寫的教材,會有理想的市場。


27.5 至於學生方面,趁「第二次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相信會減少。與十年前比較,現時有更多年青人有機會在中學畢業後隨即接受高等教育,這表示日後因機會所限而無法修讀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的成年人,也會相應減少。另一方面,社會逐步建立倚重知識的基礎經濟體系(見第24.2段),人們也就更渴求擁有更多和更高的資歷,所以具備證書或文憑資歷的人士對兼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需求,可能會有所增加。


27.6 在歐洲有証據顯示,社會越富裕,非職業學科學位課程所佔的地位也越重要,特別是如果有關的遙距課程質素高、形式吸引。事實上,以一九九八年後的兼讀學士學位課程來說,通訊發達會使競爭加劇,而課程的質素、形式和市場推廣也會變得愈來愈重要。


27.7 上文第27.5段及第11章曾提到,學位以下程度課程常被學生視為通往學位課程的踏腳石。不過,這絕不是課程的主要目標。如果「學位以下程度」課程這個名稱隱含預備階段或次等地位的意思,則實屬誤導。學位以下程度課程一如醫學或牙醫學學士學位課程,明顯著重職業訓練。事實上,這類課程大都是由職業訓練局轄下機構開辦的。在這方面,學位以下程度課程有別於大多數學士學位課程;後者雖然幫助學生準備就業,但並非專門針對某類職業。修讀全日制高級文憑或其他高級程度課程的學生,入學年齡通常較學士學位課程的年輕兩歲(雖然樹仁學院只招收中七程度的學生),至於專為在職人士而設的兼讀學位以下程度課程,學生則較為年長。科技學院、演藝學院、香港教育學院、城大、理大及樹仁開辦的全日制課程,在不同程度上亦有提供第25.2段及25.3段所述為大學生而設的「通識」教育。


27.8 高級文憑課程提供的教育及訓練,讓學員在畢業後能擔任高級技術人員、技術工程師、建築師或測量師、工序督察或監督、配藥師、工地主任、繪圖設計師、軟件研製員,以及從事銀行界、商界、飲食及酒店業的多項同類職位,甚至成為護理及社會服務界專業人士。高級證書持有人擔任的職位可能略低。修讀證書及文憑的,通常是為了符合個別行業的要求,或視這類課程為取得較高學歷的台階。


27.9 與學士學位課程相比,學位以下程度課程較少正式講課及導修課(雖然兩者均有採用),而較著重個案研究、實習訓練和專題作業,並會安排學生到工商機構實習,以取得工作經驗。有數據顯示,一些國家由於工商業轉型,要安排學生實習愈來愈困難。在香港,這個問題暫時不算普遍,不過,在某些範疇內,訓練機會顯然不足。一九九八年後,學位以下程度教育明顯會像大學教育一樣,受到資訊科技影響,課程內容亦會轉變,以配合本港社會的需求;但希望現時的一般模式會繼續保留。


27.10 大體來說,香港近年才大規模開辦研究生修課課程。教資會鼓勵發展這類課程,一些非教資會院校在某程度上對此也十分支持。發展這類課程有助院校招聘優秀的教學人員,亦有助原有的教學人員繼續保持教學熱誠,此外還可讓香港培訓下一代的本地高等教育工作者,以及為政府和工商界提升技術水平。教資會在這方面的工作已有具體的目標:根據院校商定的角色,定出各院校研究生修課課程的學額。這些課程的整體擴展速度雖然很快,但亦有財政和需求上的限制,某些情況下更因缺乏合適富經驗的教學人員而受到制肘。到目前為止,工商界對高等教育院校的研究生修課課程興趣不大,但會僱用個別教學人員協助進行內部培訓。


27.11 展望一九九八年後,修課形式的碩士學位課程,無論全日制還是兼讀制,都日益重要。如上文第12.3段所述,這類課程能夠迅速而靈活地傳授新知識。為了方便起見,E部討論持續專業教育時,並不包括高等學位課程,但有關持續教育擴展的理由(第23.2段),大都適用於高等學位修課課程


27.12 碩士學位修課課程主要分兩大類。第一類傳授整套已確立的知識,毋須與學生修讀的學士學位課程有關;第二類則是進修課程,讓學生完成學士學位課程後修讀同一學科某個範疇的最新知識。第一類課程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這項課程在外國的需求略有放緩,可能是由於「積壓」下來的需求已經紓緩,又或由於加有商學內容的學士學位課程不斷增加所致。雖然如此,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以及讓非法律系畢業生獲取法律知識及資歷的各項課程,似乎繼續會在研究生修課課程中穩佔一席位。


27.13 商學和法學的研究生修課課程能夠吸引很多學生。開辦這些課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與學士學位課程相若,不過開辦後每年的轉變則很少。這些課程所需費用不多,並且符合成本效益。由於個案研究宜於切合本地情況,而把香港經濟和社會的特性和需要納入課程亦並不困難(例如針對亞太區專業營商實務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或有關香港和中國法律制度的法律課程),因此,這些課程毋須大量利用外地編製的材料,即使這些材料可輕易透過資訊科技取得。


27.14 第二類課程(增益新知領域)只能吸引到少數學生,而且不一定會長期開辦下去,因為課程所教授的知識可能終會融入學士學位的課程。這些課程目前非常重要,相信日後會更為重要;但課程若全部使用本地資源,則費用會很昂貴。不過,相信不單香港對這類知識有所需求,全球對新專門知識的整體需求也會很大。儘管個別地方的需求會較小。香港日後會有很多機會透過電子途徑共用教學材料,從而獲得經濟效益。在這個過程中,香港的高等教育院校應編製和出售本身的教學材料。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