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高等教育學生的語文水平

20.1 課程的收生事宜,是由教資會資助的各所院校自行決定的。在制定入學資格時,院校既要考慮到目前中學的發展情況對中六學生語文水平的影響;也要考慮不同的學士學位及其他程度的課程的語文要求,以及社會對大學畢業生語文能力的期望。教資會資助院校開辦的學士學位課程,一般的入學要求是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至少有一科及格,以及高級補充程度英語運用和中國語文及文化這兩科取得及格,或是有同等學歷。有些院校更明確規定香港中學會考英國語文科及/或中國語文科必須及格。高級文憑課程的收生要求,各院校大致相同。但是,有些院校往往讓個別學系自行判斷申請人是否具備足夠的語文能力。教統會在第六號報告書中,促請各院校盡快「考慮在收生時嚴格執行對新生的最低英語能力要求」。政府隨後表示,會敦促各院校校長及教職員更嚴格執行對新生英語能力的要求,以維持高等教育的質素。這也是教資會的立場。


20.2 一九九一至九二年度開始,教資會資助院校每年須提交學士學位課程新生語文能力的評估報告,提供新生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及香港中學會考英文科及中文科所考取的成績。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開始,教資會要求院校提供新生的香港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中國語文科考試成績,以取代香港中學會考的考試成績,因為教資會資助的各所院校,都普遍以高級補充程度會考的中國語文科成績來制定入學要求,而這項成績亦更能反映新生的中國語文水平。


20.3 這些統計數字反映出很重要的兩點:(1)本港大學教育擴展初期,新生平均語文成績下降(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英語運用」一科取得「A」或「B」級的新生人數大致不變,但取得「D」或「E」級的人數則大幅增加),(2)雖然新生人數持續增加,但是,新生的平均語文水平並不像預計的那樣不斷下降。一九九二至九三年度,9 925名新生中,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英語運用」一科取得「C」級或以上成績的人數佔24.4%;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學士學位課程的新生共有12 356人,在「英語運用」一科取得「C」級或以上成績的佔26%。新生中文科的水平也十分穩定。


20.4 另一方面,院校每年都會碰到下列的情況,這些情況有助院校了解哪些地方最需要及時採取語文輔導措施-入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每年在新生人數中所佔的比例,各所院校之間差別頗大;同一院校不同學科的新生,入學的平均成績也有頗大差距:修讀臨床前醫學和人文學的學生,在高級補充程度英語運用和中國語文及文化這兩科的成績,一般都比理科和工科的學生好。最令人擔憂的是數學科的新生,他們在英文科和中文科取得D級或以上成績的人數,僅僅是36%和49%。院校往往辯稱說,語文成績差的學生獲得取錄,是因為他們主修科目的成績好,事實上,獲得取錄的學生要是語文成積差,他們高級程度會考的成績也差,兩者顯然是互為因果的。


20.5 上文所述教資會的監察工作,主要是分析問題所在,而教資會所提供的語文培訓補助金,則旨在直接改善本港高等教育學生的中英語文能力。這項補助金的撥款總額,一九九一至九二年度是港幣2,500萬元,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度已增至港幣6,000萬元。一直以來,每所院校獲撥的款項,均與學生人數成正比。目前,教資會正資助幾所院校合作研究是否可以制訂成效指標,如對大學畢業生的語文能力進行測試等。研究完成後,或可按各院校的表現水平,分配語文培訓補助金。


20.6 各院校每年須向教資會匯報各個語文培訓計劃的成效,匯報內容必須包括兩項,一是由整體補助金資助的基本語文輔導活動,二是為進一步提高語文能力而設的活動。教資會於一九九二年一月成立語文培訓小組。小組先後與各院校代表會面,討論語文精修計劃,探討制訂成效指標的可能性。現在,該小組已併入教資會的質素小組委員會。質素小組委員會特別重視繼續監察語文精修計劃的成效,因為這關係到各院校質素保證的工作。小組委員會計劃於一九九六年底或一九九七年初舉辦校際研討會,與各院校討論這一問題。


20.7 根據各院校向教資會提交的年報,為了提高學生中英文(包括普通話)的水平各院校已推行各種不同的語文精修計劃。語文培訓補助金顯然發揮了激勵作用,令院校更關注學生的語文能力,並加強和改進語文教學工作。各院校不僅開辦最切合本身需要的課程,並且互相合作,解決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各院校都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幫助學生自覺地改善語文能力:由於學位證書不會註明語文程度,學生往往不願意在所修學科以外抽出時間來改善語文,尤其是那些語文程度較低的學生。另一方面,某些語文課程卻供不應求,特別是普通話課程。各所院校都面對一項挑戰:如何提供資源來應付這些需求及滿足其他語文教學的需要,尤其是如何聘請資歷優良的語文教師。大多數院校已成功開設了自學中心,這些中心本身都非常有用,但最終仍須保持有優良的師資,才能發揮理想效果。


20.8 本報告不擬詳細討論個別的語文培訓計劃,因為有些整體趨勢似乎已經顯現。無論是銜接課程或輔導課程,如果在開設之後的數年不斷有跟進工作加以配合,成效似乎會比較理想。也就是說,如果這些課程不僅是為一年級學生提供英語輔導,更旨在啟發學生認識到在求學過程中,語言技巧與學科內容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那麼,課程的效果才會更加理想。教資會認為,各院校都應該撥出更多資源和時間,以改善學生的語言技巧,並讓學生認識到良好的語言技巧對他們日後的工作前途是多麼重要。各院校或可聽取政府的建議,在假期增辦有關的課程,延長目前的教學時間(見第7.1及7.8段)。本報告亦建議,院校認真考慮設立一個考核學生語言能力的制度,並將成績記在學生的學歷證書上。


20.9 學士學位課程以外的高等教育語文課程,例如政府資助開辦的持續教育課程和商業機構為僱員開辦的課程,大多是因應聘用條件或職業需要而設的。教統會第六號報告書表示,在一九九四年按照教統會第四號報告書的建議而推行的香港職業英語計劃,深受僱主歡迎。第六號報告書還建議推行新的精修職業語文計劃,為剛就業的畢業生提供特別設計的英語及普通話課程。從為社會提供雙語或三語人才的目標來看,香港的高等教育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可喜的是,在過去十年,本港已經形成了重視和提高語文質素的風氣。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