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教學人員及學生

14.1 上文第6.9段曾指出,在香港,高等教育機構是重要的僱主,全職僱員總數約17 000人,當中約5 000人在教資會各資助院校擔任教學或研究工作。在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約有30%的教學人員是「土生土長」的,換句話說,他們是在本港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教資會各資助院校任職的教學和研究人員當中,持有英國大學學士學位的佔20%、美國大學的佔15%,而中國、台灣及加拿大大學的,則各佔5%。現時資歷較淺的教學人員為數不少,其中一個原因是高等教育擴展迅速。教學人員當中,擔任高級職位(即講座教授、教授及高級講師職位)的只佔22%。各個年齡組別的教學人員人數,載於圖14.1。教學人員當中,有22%是女性。而擔任高級職位的人員當中,約有10%是女性。

圖14.1


14.2 教學人員的薪酬與公務員的薪酬掛鉤,而後者的薪酬,乃參照私營機構僱員的薪酬趨勢調查結果而釐定。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度,非臨床教授的平均月薪是港幣103,815元,而講師則為港幣50,570元。用於教學和研究人員的費用,是高等教育院校一個主要的開支項目。教資會資助院校的經常開支總額當中,約有一半用以支付教學人員的薪酬。G部會再詳細討論成本的問題。


14.3 第10至13章曾作出分析,探討本港約共13萬名正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按不同程度及學科計算的人數分佈情況。修讀全日制高等教育課程的學生,年齡大多介乎18至25歲,而修讀兼讀課程的,年齡一般較長,特別是爭取「第二次機會」進修或修讀持續專業教育課程的學生。舉例來說,公開進修學院的學生年齡中位數是31至35歲。修讀全日制高等教育課程的男女生比例各佔一半左右,不過,不同學科之間,男女生人數比例卻有很大的差別。表14.1載列教資會資助院校按學科和課程程度計算的女生人數百分率。

表14.1


職訓局轄下科技學院的女生佔28%,而演藝學院的女生則佔62%。修讀高等教育兼讀課程的學生,男生佔大多數。公開進修學院男女生的百分比分別為55%及45%。不過,修讀持續專業教育課程的學生,女生則佔大多數(請參閱表23.2)。有關高等教育院校學生的社會背景資料不多,不過,據悉住在公屋的大學生所佔的比例,與公屋居民佔全港人口的比例相若,可見院校收生層面相當廣泛。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受到限制,很可能是關乎學校制度或家庭因素,與高等教育制度無關。


14.4 近年來,各院校和教資會關注到一個關乎學生生活的問題,就是校園宿位不足。每五名學生,只有一名可望獲得宿位,其餘的學生則須忍受各種不便,包括失去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在家中惡劣的環境下溫習,以及花上很長時間往返學校。對於研究課程研究生來說,他們經常工作至深夜,這個問題尤為嚴重。


14.5 政府曾就學生的宿位問題進行多次研究,其中一次在一九七三年,由張奧偉爵士擔任主席,另一次則在一九八二年。根據現行政策(以張奧偉爵士的那次研究為依據),各院校全日制學生的宿位會按下列比例分配:


中大、教育學院及嶺南 50%
科大 30%
港大 25%
城大、浸大及理大


此外,各院校亦可能獲得非政府撥款資助的額外宿位。


14.6 教資會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了一個內部工作小組,在政府建築署署長的協助下,研究各院校的用地及宿位問題。小組於一九九四年發表首階段報告,其中一節關於學生宿舍。研究結果顯示,很多學生在交通方面須花上很長的時間(每天超過兩小時),而有很多學生家中的溫習環境甚為惡劣:


表14.2:每天在交通方面需時兩小時以上的學生所佔的比例

城大 浸大 中大 理大 科大 港大 嶺南
32% 32% 66% 32% 55% 76% 不適用#


根據教資會資助院校提供的統計數字,修讀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只有30%擁有自己的房間及自己的書桌。


14.7 教資會其後(一九九六年三月)向政府建議,增加21 200個宿位,作為長期的目標。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教資會資助院校共有宿位8 600個,另有4 100個宿位已獲政府批准或在興建中* 。所有宿位按照表14.3所列的不同需求分配。


表14.3


下章會更詳細討論現時提供宿位的情況,以及擴充宿位帶來的財政影響。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