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
中期报告附件C胪列了各所教资会资助院校的现行角色(见附件A)。表32.1扼要列述(略为简化的)有关情况:
|

|
|
最近才由理工学院升格为大学的城大和理大,着重知识的应用和职业训练。浸大和岭南秉承文科的传统,重视提供广博的知识。中大、港大和科大设有主要的专业学院,而且有进行大量研究工作。中大和港大是综合性大学,均设有医学院。最近成为教资会资助院校的香港教育学院,现时主要开办学位以下程度的师资培训课程,以及为在职教师提供的持续专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界及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
|
32.2 |
职训局辖下科技学院在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度课程概览中谈及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提供高质素的专上教育及训练,使学生能有充分的就业准备,并为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及专业发展打好基础;与工商界及社会人士保持紧密联系,使学院的课程及工作能切合社会需要。」公开进修学院的宗旨,是致力「透过开放及遥距教育制度,开办颁授学位及正式资格的学位以下程度课程、学位课程及深造课程,让有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士,不论学历、性别或种族,均有进修的机会。」公开进修学院相信,为罗致优秀的教职员,并让他们尽展所长,学院需要有合适的研究设施及拨款。至于职训局各院校,至今并无提出类似的要求。
|
32.3 |
演艺学院的宗旨是「促进表演艺术及相关专门艺术的发展,并在这方面培育及训练人才和进行研究。」香港教育学院的目标,是成为「卓越的师资培训及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学院的人员会「积极参与教学的实用研究及课程发展工作」。明爱成人及高等教育服务的宗旨,是「为未能在固有架构中继续接受正规教育的人士,提供教育机会。」目前,明爱徐诚斌书院为学生提供一系列「高等教育及专业训练课程」,主要为配合学员在商界就业而设。此外还有其他学院,为劳工市场某些特定行业训练人才,多少也能反映院校创办者独特的办学宗旨。
|
32.4 |
各高等教育院校对日后的发展都有远大的抱负,或希望财政上有更大收益,或扩展学科范畴,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等。这些目标就个别而言都值得表扬,但就整个高等教育体系而言,相对于本港的需求,却未必有太大的意义。举例来说,大多数院校以至个别教学人员,都希望以研究工作享誉国际;但考虑到所需的学术资源、经常及非经常性资源,这个理想未免有点不切实际。只有少数教学人员会希望因教学成就而享誉国际,其实这个理想才切合实际,并且对香港更有益。
|
32.5 |
教资会就本港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向政府提供意见,目的并非是要阻挠院校实践抱负;教资会的责任是要告诉政府,现有和日后的院校如何能最有效地满足本港的需要。本会始终认为,达致这个目标的最佳方法,是多元化而非一律化的发展。每所高等教育院校如果都只在亘相模仿,面对需求时就很可能会流于呆板,而且有欠灵活。
|
32.6 |
教资会希望在一九九六至二零零六年,受教资会资助的各院校仍能保持第32.1段所述的优势。不过,香港不断有新的需求,而卓越学科领域又在不断开发,取代水准较次的学科,所以各学科所占的比重将有所改变;研究活动亦会有改变,因为个人及团体或可能(又或未能)获得资助。上文已指出,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学生的人数应可保持稳定。此外,由于院校均设有较新的建筑物及设备,因此各院校的学生人数即使有改动,幅度也应该不大。至于研究生的人数(不包括从事自资研究活动的学生),预期整体数字变化亦不会很大,但教资会和研资局均会审慎研究本港的发展情况,以决定是否需要调节各院校的研究生人数。
|
32.7 |
关于学位以下程度的教育工作,上文第30.18段曾建议,较长远来说,也许在二零零一至二零零六年期间,这方面可能有所扩展。校址所限,扩展工作主要会由职训局承担;不过,城大和理大在这方面均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若能作出较大贡献,当然理想不过。私人机构和慈善机构亦期望在高等教育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可参阅一九九五年五月明爱就辖下的徐诚斌书院的发展而出版的报告书;其他组织亦有提出类似的建议)。政府如果有意接纳这些要求,上述机构便可扮演重要的角色,集中扩展学位以下程度的教育工作,尤其在非工业范畴。
|
32.8 |
在研究工作方面,希望在未来十年,教资会资助院校能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加强与香港工商界的合作。教资会将鼓励城大及理大,并期望两所院校与工商界的合作有特别出色的表现。除教资会资助院校之外,公开进修学院亦热衷于研究工作,而演艺学院则明文宣称其成立宗旨之一是从事研究工作。两所院校如能运用内部资源,与教资会资助的高等教育院校合作,应可取得特别理想的成绩。
|
32.9 |
谈到个别院校的角色时,本报告并没有提及能够促成转变并因此而可能影响未来十年院校工作平衡的几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毕生教育的扩展,以及日渐开放的中国边境。E部及第33章会谈及这方面的整体影响;至于个别院校所受的影响,则多数取决于院校本身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