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
F部首三章讨论了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前景,现在转谈高等教育在研究方面的活动。无可置疑的是,开办高等教育课程的机构有责任致力提供高质素的教学;而教学又与学术及研究活动,相得益彰,因此,研究活动在大多数高等教育院校都是不可或缺的。不过,各院校用于研究的人力物力则视乎本身的工作目标而异。先前各章所述的高等教育课程中,某些类别的课程显然毋须而且不可能进行研究;至于其他类别的课程,教学和研究基本上不能分割。总的来说,学问工夫是从事高等教育的必备条件。研究活动应建基于个人对教研工作的热诚,自发地进行,而不应只为提高院校的地位刻意而为,尽管发展有助研究的环境及文化很可能是院校适当的目标。
|
28.2 |
在本港,以往学术界以外的职位对研究学位的需求不大。不过,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非学术界对持有研究学位的人才需求日增;这个趋势将会持续下去。到目前为止,本港高等教育院校所聘用的教学人员,绝大多数持有海外大学的博士学位。优良的大学需要思想及人才自由交流,因此院校应继续聘用国际间的人才,并且在培训本地毕业生成为国际学术界教学人才之余,也在本地进行招聘。在高等教育院校,研究生不但参与大量研究工作(他们当中有些最终会成为教学人员),更会因为协助教学工作(参阅第26.3段及第26.4段),成为学士学位课程学生与教学人员之间的桥梁。无论研究生是否有意投身高等教育事业,这种教学经验也是非常有用的。
|
28.3 |
学生修读研究课程与否,吸引力和动机是重要的因素。现时,研究生奖学金与本地学士学位毕业生的起薪点相若,所以本地学生修读研究学位,主要考虑到预见的市场价值。近年,本地研究生的人数增多,原因是市场对持有研究学位的人才需求增加。不过,研究生人数会随着社会经济而波动,一如其他国家。至于非本地学生,尤其从内地和经济发展较次的亚洲国家来港的学生,他们的情况则可能迥然不同。在香港得到的报酬和机会,以及本港高等教育的设施和教学人员的质素,对他们而言都十分吸引。非本地学生将来仍会是高质素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来源。
|
28.4 |
第13章已描述了本港研究活动的发展及现况。拨作研究用途的政府拨款持续增加,加上政府成立研究资助局分配有关款项,这都大大推动了高等教育院校从事研究工作。目前这些研究,大都属于知识的探索,并非特别着眼本港情况;这是全球致力的工作,而且以科学及技术领域为主。即使在一九九八年后,这方针也应维持不变。只有从事这种普及研究工作,本港学者才能保持学术声誉,确保本身的知识与时并进;他的研究成果亦有助教学、有利香港。文科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大都着眼全球层面而非只针对本港的情况,虽然这方面将有更多的研究工作会取用本港的数据或资料。
|
28.5 |
教资会认为,一九九八年后的研究工作应有两个目标。第一,确保本港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人员和研究生,能参与扩阔人类知识的全球工作,使院校的知识基础能与世界其他地方并驾齐驱。这就需要与外国的大学及研究所保持及扩展联络活动,进行互访、交流计划和合作研究,以及在第一时间可以阅读各类最新出版的期刊杂志。资讯科技及亘联网的持续发展将有助实践这个目标,但未必能减省开支。
|
28.6 |
香港高等教育院校研究工作的第二个目标,是继续增加与社会有密切关系的研究项目,以及与本港机构进行更多合作研究,无论机构是否积极参与研究工作。目前,社会人士很少利用高等教育院校的研究资源,而且只有很少雇主认识到,与大学的研究组联络或进行合作研究,可以惠及业务。大学人员可能难以和参与研究的工商机构有一致的研究目标,也可能不愿意花时间于合作研究通常的首项工作:界定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
28.7 |
然而,政府近期开始拨款资助应用研究活动及大学与工业界的合作研究计划,使情况得以改善。但必须强调,一九九八年后,高等教育院校与社会的合作关系应日趋密切,这对香港的将来至为重要,因为本港经济体系将更倚重知识。合作研究对象不只限于工商界,还包括政府各阶层、社会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下一章会再论述未来研究工作的上述两个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