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
教资会资助院校中,有五所设有特别部门,开办持续专业教育课程。这些部门通常还与海外院校合办大量学士学位课程,但本章只集中谈论学士学位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在香港、九龙、新界及澳门设有多个上课中心,开办约共1 500项课程,约有学生58 000名(实际学生人数),当中52%具备中学以上程度学历。专业进修学院的宗旨,是开办以兼读形式为主的课程,或以晚间及周末上课为主的课程,为市民提供教育机会;开办职业进修和训练课程;以及在香港以至中国开办课程。各个科目中,以选读商学的人数最多,但修读电脑学、法律、英文和其他语言的也不少。专业进修学院所办的课程,半数以上是与职业有关的;课程还包括香港大学本身开办及与海外院校合办的硕士学位课程。学院有37名全职教学人员,825名兼职导师,还有117名行政、文书和辅助人员。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香港大学须承担聘用学院核心人员的费用达港币2,900万元,其余约港币1.5亿元的开支,则由学院学费收益支付。
|
22.2 |
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外进修学院在香港、九龙及新界设有多个上课中心,开办共1,800项课程,约有学生35,000名(实际学生人数),逾6 000名学生是修读遥距学习课程的。最受欢迎的科目包括语文、美术、商学及电脑学。校外进修学院所开办的文化和消闲课程,较其他持续专业教育学院为多。一如港大的专业进修学院,中大的校外进修学院亦与多所海外院校联合开办多项硕士学位及专业课程。此外,校外进修学院亦开办一些专为中国政务人员及商业行政人员而设的课程。每年的营运金额约为港币4,200万元。
|
22.3 |
香港理工大学的专业及持续教育中心开办315项课程,约有学生10 600名。该中心的行政人员不多,但大多数课程均由各学系负责筹划及开办。中心的主要宗旨是协助在职成年人改进技能。每年的营运金额约为港币2,000万元。理大另设有一所专业及商业英语中心,学生人数达5 600名;所提供的课程中,26%是为个别公司开办的。城市大学设有专业进修学院,共开办410项课程,就读学生达11,800名。学院的宗旨,是为在职的成年人提供获取更高学历的机会,以及在一般兴趣、个人进修和再培训这三方面,开办不同种类的课程。一如理大的专业及持续教育中心,城大专业进修学院的课程主要由大学各个学系负责筹办和教授。支出金额约为港币3,100万元。至于浸会大学的持续进修学院,则以「教育大众化」为目标,开办的课程范围广泛,包括专业及个人进修、手工艺及兴趣、音乐、舞蹈、语言、办公室技能、哲学及其他多个科目。学院共开办700项课程,学生人数约为36,000名(实际学生人数)。
|
22.4 |
总的来说,教资会资助院校属下五所持续专业教育学院可分为两个组别。港大、中大和浸大的持续专业教育学院由开办校外进修课程发展而来,除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消闲和语言等课程外,还有职业进修课程。理大和城大的持续专业教育学院则于近年才设立,主要开办职业或专业进修课程。各大学的持续专业教育学院的规模见表22.1,而有关经费的安排,本报告会于第24章讨论。香港教育学院的持续专业教育,主要为已从事教学或培训工作的人提供进修课程,并为教师提供语言及语文教学技能的进修课程。这类课程大多为受政府资助学校的教师而设,政府亦有拨款资助。不过,有部分课程是透过延续课程学部提供的,学员或其雇主须支付学费。一九九四/九五年度,修读这些持续专业教育课程的老师人数为1 000名相等于全日制学生。
|

|
22.5 |
公开进修学院的学生,大多数修读学士学位或文凭课程,这些课程已于第10和第11章讨论,本章不再重复。不过,公开进修学院属下各学部,包括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均有开办短期的专业及一般兴趣课程,学院并正筹办硕士课程。明爱成人及高等教育服务开办会计、美术、商科、语言、电脑、实用技能及其他多个范畴的兼读课程,修课时间约为20至60小时不等。此外,明爱亦为商业机构及政府部门开办特别设计的内部培训课程,以及开办由雇员再培训局资助的再培训课程。职业训练局的主要工作是提供职前培训课程,但在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亦为422个学员开办了由再培训局资助的再培训课程。此外,职训局还在外间为在职人士举办增进工作知识及技能的训练课程、会议或研讨会,参加人士约有2,700人。职训局的香港管理专业发展中心则开办关于提高管理技术的研习班和研讨会,以及编纂自修用的学习材料。
|
22.6 |
在管理课程方面,香港管理专业协会也有开办行政人员进修课程(共160项)。上文第2.8段已谈过香港管理专业协会(与澳洲及英国的大学合办)的硕士及学士学位课程。协会亦开办专科文凭及证书课程,其中有些是与本地高等教育院校或海外机构合办的。为鼓励管理人员持续进修,香港管理专业协会按培训时数及成绩,给予学员「管理进修学分」,学员取得一百个学分后,可获授证书。
|
22.7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是另一个开办持续专业教育课程的法定组织。除了为个别公司开办内部培训课程外,促进局位于九龙塘的总办事处亦有开办晚间课程。促进局有本身的职员,也有聘用本地和海外的专家。促进局共开办600项课程,主要是管理及科技课程,包括只需修读20小时的短期课程以至为期颇长的文凭或证书课程,共有学生约14,000名(实际学生人数)。管理学课程近期有一项备受注意的发展,就是英国文化协会设立了专业持续发展中心,提供自学材料和可供借阅的参考资料。
|
22.8 |
除了公开进修学院、明爱、职训局、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主要机构有开办各类持续专业教育课程外,一些较小规模的慈善机构、专业组织及牟利机构也有提供延续教育及训练课程。这些机构包括个别行业或专业的训练中心,例如第21.8段所提到的机构,或医院管理局的护理深造学院、香港旅游协会训练中心、香港税务学会,以及开办一般应用技术课程的机构,例如各类电脑训练中心等。慈善机构方面,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设于观塘的职业训练中心有开办再培训及持续教育课程,部分课程更透过有线电视教授。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共有全日制学生1,200名,而修读短期课程及夜间课程的学生共有19,000人(实际学生人数),另有1,600人修读再培训课程,提供的课程有会计及电脑、商科、设计及摄影、酒店及饮食业。
|
22.9 |
正如第21.10段所述,政府及大规模的公司,是提供内部专业持续教育课程最多的机构(另见第22.11段)。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政府为本身的雇员提供合共1,365,000个培训日数(以一人受训一日计算)的训练,其中1,215,000日由政府内部人员负责,其余的150000日则由外间培训人员提供,这些培训课程共有学员194,000人。当然,不是所有课程都可列为持续专业教育。皇家香港警务处为属下人员提供的培训占最大比例,共有689,000个培训日数,当中99%由内部人员负责。此外,香港海关、惩教署、消防处及市政总署亦分别有超过50000个培训日数。其他曾安排外间培训日数超过5,000日的部门有卫生署、机电工程署、房屋署、路政署、社会福利署、市政总署及布政司署。政府为本身雇员提供的培训中,85%是直接与工作有关的,其余的15%则旨在训练语文、电脑及管理等方面的一般技能。
|
22.10 |
教资会曾委托中大一组人员进行研究(见第23.1段),研究报告指出,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即较大规模的公司),其中半数都有为雇员提供内部培训。在这些公司当中,有三分之二除由本身职员提供训练外,还聘请外间机构特别为公司开办课程。有提供内部持续专业教育的较大规模公司,一般都订有正式的培训制度及选派员工受训的方法。举例说,香港汇丰银行的区域训练中心便为银行雇员编印了一份260页的训练指南。李锷教授及林舜玲博士在《香港专业持续教育》一书中指出,培训导师一般都很年轻(三十出头),有干劲,当中超过半数曾由公司安排接受训练,而三名中有一名曾修读教学或培训法课程。此外,77%导师具备学位或高级文凭资格。导师在公司内通常有其他职责,这有助他们评估公司员工的训练需要,但也会限制了他们直接参与培训工作。培训设施(地方及设备)一般相当完善,而小组的人数亦合理(10至19人)。
|
22.11 |
香港工业总会在一九九五年就某一行业(制造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证实了一个看法,就是提供内部专业持续教育课程的,主要是大规模的公司。在雇员人数超过500名的制造商当中,85%有提供内部培训,至于雇员少于十名的制造商,则只有20%提供这类培训。内部培训课程的平均时间,约为每名雇员每年40小时。有三分之二的制造业公司资助雇员修读外间课程,而其中70%为雇员支付全部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