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文化气候

16.1 香港的高等教育与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有很多共同特点,但有两个独特的地方。第一,香港高等教育界对教育的态度,受到两个迥然不同文化传统影响。在英格兰(这里指英格兰而非不列颠)文化的影响下,香港的高等教育,特色是对知识分子抱有怀疑态度、重视实用主义多于抽象探讨、文科与理科几乎壁垒分明、对政府的权威抱着排斥的态度,而事实上却与建制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在中华文化影响下,香港高等教育尊崇学问修养、着重完整的学说、喜欢正规推理,并且认为高等教育是事业晋升的基本条件。第二,最近几年,香港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至普及教育,高等教育院校里的学术研究发展也很快,这些转变,在别的地方需要数十年,甚或数百年,在香港却只是在短短近数年内发生,所产生的影响因而特别明显,又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16.2

中国与英格兰的教育传统,相同之处是两者都很着重师生之间的交流。长期以来,教学与学习是香港高等教育的根基,但又更重视教学。最近情况有所改变,学术研究变得更受重视。政府及教资会鼓励香港高等教育院校培养重视学术研究的风气,是正确的决定;此外,由各院校角逐申请研究拨款,以及正式评审各项研究成果的做法,也是值得赞许的。不过,学术研究应与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相辅相成,并不是要取而代之。研究与教学两者孰先孰后的问题在香港变得较为严重,可能是因为香港高等教育扩展迅速,年轻的教学人员愈来愈多,而他们或会认为,发表研究成果比教学技巧对他们的前途影响更大。为了确保良好的教学和学习得以维持及进一步改善,教资会及其他谘询机构已订定一些机制,这点会在下一章详细讨论。


16.3

近年来,一个现象在全球很多英美传统的大学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学科可能有丰富的知识,但却未能把知识表达出来,也无法让人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热忱。在香港,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的学习语言,即使不算是外国语也起码是第二语言,因此问题便更严重。教资会委员参观本港的高等教育院校时,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差异很大,教学人员也是如此。


16.4

语言能力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必备条件(尽管不是唯一的条件)。在这方面,香港面对一个特别的问题:能操流利的中英语是最理想的,但很少人能够做到,大多数人可能只会说流利的广东话。此外,能操良好的普通话,亦变得日益重要。教资会深感高等院校近年的毕业生语文能力未如理想,已筹划各种措施,以补救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准。第20章会详述该等措施及其他谘询机构的有关措施。教育统筹委员会自从一九八四年发表第一份报告书以来,对各个教育阶段(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的语文问题都十分关注,教统会最近发表的第六号报告书亦专门探讨这个问题。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