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
这一部虽然不拟讨论经常补助金的事宜,但若不谈院校最显眼的部分,即校舍及设备,便不算对目前的情况作全面检讨。香港各高等教育院校的校园用地面积共300公顷,而校园内校舍楼房的建筑面积约120公顷。从这些整体数字来看,各院校似乎有很多休憩空间,但实际上,若干院校的环境却极为挤迫。浸大的校舍建筑面积与用地的比率是2.7,而理大则为2.0。纵使中大及科大的比率为0.25,但由于地势陡斜,很多土地的实际用途甚少。
|
15.2 |
教资会根据英国以用途为基准的一套「标准」,评估各院校是否有足够空间,或是否需要增建校舍。假设工程学系的学生与教职员比率为9,每名相等于全日制的学士学位课程学生、修课研究生及研究课程研究生所需的实用面积,便分别为9.8、16.6及17.9平方米(实用面积一般为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二)。至于图书馆及演讲厅,每名相等于全日制学生所需的实用面积分别为1.46及0.5平方米。中央行政、社交、体育及福利活动这几方面均订有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在教资会资助院校中两所院校(城大及理大)的建筑物面积稍为不足,其他院校则较标准多出16%至26%。不过亦须注意的是,某些院校,特别是较旧的院校,未必能轻易提供地方配合当前教学及研究的需要。此外,一些地方(如博物馆)是供市民及院校共用的。教资会现正检讨所采用的用地标准,这是第14.6段所述的研究事项之一。这项检讨会更着重本地的因素。
|
15.3 |
教资会除订定用地总供应量,还是亦与教育统筹委员会(见教统会第三号报告书)一样,关注用地的使用情况。教资会资助院校的教学年度,为期28至32星期不等;在余下的时间,校舍一般会用作考试场地、用来举办短期课程及兼读课程、举行会议,还会用来进行研究工作。尽管如此,在教学年度以外的时间,整体使用率并不高。在教学年度内,教资会把用地划分为一般教学用地和特别教学用地两类,一般教学用地的使用情况预计为每周30小时,使用率为50%,而特别教学用地则为每周22小时,使用率为50%。校舍需求检讨工作小组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各院校均能够或近乎能够符合一般教学用地的使用率标准,但特别教学用地的使用率则较低。该小组将于一九九六至九七年度进一步检讨使用情况。
|
15.4 |
上述有关工程拨款的讨论,尚未谈及学生的宿位问题。政府现时分配学生宿位的比例上限载于第14.5段。事实上,目前港大及科大各有3 000个现有或计划中的宿位、中大有5 000个、岭南学院及香港教育学院各有1 500个。这14 000个宿位可容纳约20%修读高等教育全日制课程的学生。其余80%大多在家中居住,并可能要在嘈杂挤迫的环境下温习。此外,一些院校的学生(尤其港大的学生),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往返学校(见第14.6段)。教资会考虑过校舍需求检讨工作小组的研究结果后,建议政府增加21 200个学生宿位(见第14.7段),使每名修读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均有机会在校内住宿一年,而每名研究课程研究生亦可获分配一个宿位;此外,须长途跋涉往返院校的学生也可获分配额外的宿位(见表14.3)。
|
15.5 |
新增宿位的建设成本非常庞大(以一九九五年九月的价格计算,费用为港币38亿元)。根据现行政策,院校须从私人拨款中筹集这笔款项的25%,纳税人则承担余下的29亿元。由于宿舍须自负盈亏,故此将不会对经常开支构成任何影响。
|
15.6 |
高等教育近年迅速扩展,许多新建筑物相继落成。较新的院校(见第6.1段)均有新建成或大规模重建的校舍,而较旧的高等教育院校为了扩展,亦在校园内增建新的大楼;建筑物的楼龄因而较低。图15.1显示作学术用途建筑物的楼龄概况。此外,院校的设备(特别是科学设备)亦较新。教资会已为较旧的院校提供特别补助金,以更新科学设备及与建筑物用途有关的行政设备及仪器。图15.2显示较大型科学设备的使用年期概况。除了少数的例外情况,香港高等教育院校现有的校舍可说是优质的建筑物,而且很多都是新近落成的,里面还有充足的先进设备。目前,有关建筑物及设备的保养费用颇低,即使在较旧的院校,这些费用也不超过经常开支的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