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及辞汇
本列表所载的简称及辞汇大部份为高等教育的专门用语,至于较普通的用语,以及在本报告内偶然使用而在文中已有解释的用语,则未有收录。一些细节如学位名称亦没有收录在内。
| 适龄学生入读率 | 本港年青人获提供在港高等教育学位的比例。所采用的人口数字一般为17-20岁年龄组别的平均人数,而政府现时的目标是为这个年龄组别18%的人士提供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以及另为6%的人提供学位以下程度课程学额。 |
|---|---|
| AL | 高级程度 |
| 演艺学院 | 香港演艺学院 |
| CAT | 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 |
| CDCF | 通用数据收集方式 |
| CHL报告书 | 教资会委托中大一个研究小组就持续教育进行的一项经济分析 |
| 城大 | 香港城市大学 |
| CPBE | 理大专业及商业英语中心 |
| CPE | 持续专业教育 |
| 中大 | 香港中文大学 |
| 教统会 | 教育统筹委员会 |
| ECR | 教育统筹委员会报告书 |
| 教统科 | 教育统筹科 |
| ft | 全日制 |
| fte | 相等于全日制学生。把兼读学生的人数转换成「相等于全日制学生」,用来计算目标学额及拨款数额。转换的系数乃根据成本(一般为边际成本)、跟全日制课程比较的修业期及其他考虑因素计算。 |
| FYFD | 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 |
| hc | 实际学生人数 |
| HE | 高等教育 |
| HEI | 高等教育院校 |
| HKALE |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
| HKCAA | 香港学术评审局 |
| HKCEE | 香港中学会考 |
| 教育学院 | 香港教育学院 |
| HKMA | 香港管理专业协会 |
| HKPC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
| 港大 | 香港大学 |
| 科大 | 香港科技大学 |
| 中期报告 | 教资会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发表的「高等教育:一九九一至二零零一年中期报告」 |
| JASPIC | 非学位联合招生计划(现称专上院校课程联合招生计划) |
| JUPAS | 大学及理工联合招生办法(现称大学联合招生办法) |
| 岭南 | 岭南学院 |
| 人力再探 | 教统科一九九四年六月发表的「二零零一年人力再探」 |
| 公开进修学院 | 香港公开进修学院 |
| PACE | 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中心 |
| 理大 | 香港理工大学 |
| 为预科学生接受专上教育所作准备的研究报告 | 教资会委托港大一个研究小组就「为学生接受专上教育所作准备」写的研究报告 |
| pt | 兼读制 |
| R | 补助金中的非教学部分 |
| R1, R2 | R的成份 |
| 相对成本加权数 | 某个学科教授一个学生的成本或一个教学人员的研究成本,跟一个参照学科(一般为人文学科)的有关成本的比率。亦指学科各程度的成本比率。 |
| 研资局 | 研究资助局 |
| RPg | 研究生研究课程 |
| SCE | 浸大持续进修学院 |
| SCOPE | 城大专业进修学院 |
| SCS | 中大校外进修学院 |
| sd | 学位以下程度 |
| 教统司 | 教育统筹司 |
| SPACE | 港大专业进修学院 |
| 师生比例 | 学生人数除以教学人员的人数。须考虑跨学科的教学及其他因数。各科的比例由5至15不等,这个比例是决定相对成本加权数的主要因素。 |
| T | 补助金的教学部分 |
| TC | 科技学院 |
| TLQPR | 教与学质素保证过程检讨 |
| TPg | 研究生修课课程 |
| Ug | 学士学位课程 |
| 教资会 |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
| 单位成本 | 经常开支(不包括研究补助金等指定项目)除以相等于全日制学生人数。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度教资会资助院校的整体单位成本约为每名学生每年港币200,000元 |
| UPGC | 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的前称) |
| 职训局 | 职业训练局 |
| 年度 | 院校每年的财政年度为七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院校的学年各有不同,但一般为九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教资会在计算补助金及学生人数时,均以财政年度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