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高等教育院校的角色

32.1 中期報告附件C臚列了各所教資會資助院校的現行角色(見附件A)。表32.1扼要列述(略為簡化的)有關情況:
表32.1


最近才由理工學院升格為大學的城大和理大,著重知識的應用和職業訓練。浸大和嶺南秉承文科的傳統,重視提供廣博的知識。中大、港大和科大設有主要的專業學院,而且有進行大量研究工作。中大和港大是綜合性大學,均設有醫學院。最近成為教資會資助院校的香港教育學院,現時主要開辦學位以下程度的師資培訓課程,以及為在職教師提供的持續專業教育課程,與教學界及學校保持緊密的聯繫。


32.2 職訓局轄下科技學院在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度課程概覽中談及院校的辦學目標,就是「提供高質素的專上教育及訓練,使學生能有充分的就業準備,並為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及專業發展打好基礎;與工商界及社會人士保持緊密聯繫,使學院的課程及工作能切合社會需要。」公開進修學院的宗旨,是致力「透過開放及遙距教育制度,開辦頒授學位及正式資格的學位以下程度課程、學位課程及深造課程,讓有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士,不論學歷、性別或種族,均有進修的機會。」公開進修學院相信,為羅致優秀的教職員,並讓他們盡展所長,學院需要有合適的研究設施及撥款。至於職訓局各院校,至今並無提出類似的要求。


32.3 演藝學院的宗旨是「促進表演藝術及相關專門藝術的發展,並在這方面培育及訓練人才和進行研究。」香港教育學院的目標,是成為「卓越的師資培訓及教師專業發展中心」,學院的人員會「積極參與教學的實用研究及課程發展工作」。明愛成人及高等教育服務的宗旨,是「為未能在固有架構中繼續接受正規教育的人士,提供教育機會。」目前,明愛徐誠斌書院為學生提供一系列「高等教育及專業訓練課程」,主要為配合學員在商界就業而設。此外還有其他學院,為勞工市場某些特定行業訓練人才,多少也能反映院校創辦者獨特的辦學宗旨。


32.4 各高等教育院校對日後的發展都有遠大的抱負,或希望財政上有更大收益,或擴展學科範疇,或在科學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等。這些目標就個別而言都值得表揚,但就整個高等教育體系而言,相對於本港的需求,卻未必有太大的意義。舉例來說,大多數院校以至個別教學人員,都希望以研究工作享譽國際;但考慮到所需的學術資源、經常及非經常性資源,這個理想未免有點不切實際。只有少數教學人員會希望因教學成就而享譽國際,其實這個理想才切合實際,並且對香港更有益。


32.5 教資會就本港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向政府提供意見,目的並非是要阻撓院校實踐抱負;教資會的責任是要告訴政府,現有和日後的院校如何能最有效地滿足本港的需要。本會始終認為,達致這個目標的最佳方法,是多元化而非一律化的發展。每所高等教育院校如果都只在亙相模仿,面對需求時就很可能會流於呆板,而且有欠靈活。


32.6 教資會希望在一九九六至二零零六年,受教資會資助的各院校仍能保持第32.1段所述的優勢。不過,香港不斷有新的需求,而卓越學科領域又在不斷開發,取代水準較次的學科,所以各學科所佔的比重將有所改變;研究活動亦會有改變,因為個人及團體或可能(又或未能)獲得資助。上文已指出,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學生的人數應可保持穩定。此外,由於院校均設有較新的建築物及設備,因此各院校的學生人數即使有改動,幅度也應該不大。至於研究生的人數(不包括從事自資研究活動的學生),預期整體數字變化亦不會很大,但教資會和研資局均會審慎研究本港的發展情況,以決定是否需要調節各院校的研究生人數。


32.7 關於學位以下程度的教育工作,上文第30.18段曾建議,較長遠來說,也許在二零零一至二零零六年期間,這方面可能有所擴展。校址所限,擴展工作主要會由職訓局承擔;不過,城大和理大在這方面均具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若能作出較大貢獻,當然理想不過。私人機構和慈善機構亦期望在高等教育方面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可參閱一九九五年五月明愛就轄下的徐誠斌書院的發展而出版的報告書;其他組織亦有提出類似的建議)。政府如果有意接納這些要求,上述機構便可扮演重要的角色,集中擴展學位以下程度的教育工作,尤其在非工業範疇。


32.8 在研究工作方面,希望在未來十年,教資會資助院校能增進彼此之間的聯繫,以及加強與香港工商界的合作。教資會將鼓勵城大及理大,並期望兩所院校與工商界的合作有特別出色的表現。除教資會資助院校之外,公開進修學院亦熱衷於研究工作,而演藝學院則明文宣稱其成立宗旨之一是從事研究工作。兩所院校如能運用內部資源,與教資會資助的高等教育院校合作,應可取得特別理想的成績。


32.9 談到個別院校的角色時,本報告並沒有提及能夠促成轉變並因此而可能影響未來十年院校工作平衡的幾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畢生教育的擴展,以及日漸開放的中國邊境。E部及第33章會談及這方面的整體影響;至於個別院校所受的影響,則多數取決於院校本身的選擇。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