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一年的學生人數

30.1 中期報告曾根據教育統籌科發表的「九十年代的人力展望(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及其他資料,就教資會資助院校直至二零零一年為止的學生人數進行分析。由於有更新的數據,而且本報告涵蓋高等教育的整個範疇,因此現在有需要作出修訂,並擴大分析範圍。高等教育現時的學生人數,如C部所述,是以相等於全日制學生人數為計算單位:

在本港攻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 56,000
在海外攻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 28,000
在本港攻讀的研究生 7,000
在海外攻讀的研究生 12,000
修讀學位以下程度課程的學生 22,000
修讀持續專業教育課程的學生 46,000



基於多種原因,這些數字(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適用)在未來數年會有所上升。由於過往數年收生人數不斷上升,教資會資助院校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學生將會增加約5,000名;之後,人數便會穩定下來。按照計劃,在一九九七至九八年度,教資會資助院校研究生人數將達8,700名。職訓局轄下的科技學院學生人數飽和時,學位以下程度課程的學生人數會增加,而持續專業教育課程的需求亦預期會有所增長。過往本港學生在海外攻讀學士學位及高等學位的人數波動很大,但現時似乎已穩定下來。


30.2 政府現行的政策是為17至20歲組別中18%的人提供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另為6%提供學位以下程度課程學額(不包括香港教育學院的學額)。教育統籌科於一九九四年六月發表的「二零零一年人力再探」就是以現行政策為基礎。根據「二零零一年人力再探」,在未來十年的首五年(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一年)加入工作人口的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將會是:

不同學歷者人數


30.3 二零零一年人力再探」(下稱「人力再探」),按行業的主要工作分類,評估日後的就業模式及人力分配,從而估計人力需求。舉例來說,製造業的就業人數預計由一九九六年的540 100人下降至二零零一年的426,600人,但當中行政、管理、專業及技術人員所佔的比例,則會由18.7%增至20.5%。「人力再探」隨後把工作類別轉化為教育程度。這是一項複雜的程序,需考慮繼續就業人士實際具備及應該具備的學歷,以及首次就業人士必須符合的要求。再舉例來說,新晉升為高級行政人員或高級政府人員的人士當中,有64%要具備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但小型企業經理當中,則只有20%,而小販、流動小販及報販更少至1%。「人力再探」把教育程度分為八個級別,但在本報告可以簡化為五個級別。在一九九六年及二零零一年,各級別所需的人手及所佔百分比,載列如下:

表30.1


30.4 在人力供應方面,「人力再探」除計算繼續就業人口外,還加進了首次就業人口;本報告第30.2段就引用了具備最高教育程度的兩組首次就業人士作為例子。這樣,供求情況便可有所比較,從而預計出按教育程度分類各級別人力供應過多或供應不足的人數。由於「人力再探」以設定的整体勞動人口(供求均等)為基準來計算分佈情況,因此有關數字是自動平衡的:某類別供應過多時,其他類別必有供應不足的情況,以作抵銷。計算結果是:

表30.2


由於近年高等教育制度擴展,具備學位以下程度及學位學歷的就業者在現時求過於供的情況,到二零零一年時便會變為供過於求。以工作人口需求來計算,在二零零一年,具備學位以下程度者會較需求多出4%,而學位持有人則會多出10%。


30.5 不過,必須明白的是,上述數字是根據供應量方面的某些假設計算出來,而這些假設不一定準確。正如第30.2段所說,預計在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一年期間,持有學位的首次就業人士當中,會有60,300人來自海外;至於具備學位以下程度的首次就業人士,來自海外的相信會有16,600人。香港經濟研究中心(港大)的孫永泉博士,曾在一九九四年九月發表一份勞工市場狀況研究報告;報告指出,近年從外地移居香港的人,與本地人比較,一般都具備較高的技能。同時期預計會有30萬人離開香港移居外地,當中持有學位及學位以下學歷的,分別佔13.5%及5.7%,比平均比例數為高。這些數字會因政治和經濟因素而有所改變。尤其受人們對香港及其他地方就業機會的看法所影響而有所改變。


30.6 此外,這些數字還有一個不明朗的因素,就是來自和前往中國內地的勞工人數。「人力再探」並未考慮最近實施的一項計劃──輸入1,000名中國內地專才,也未考慮每年會增加合法入境者16,500人的情況。目前已有不少人前往中國工作,假如把香港以外的情況也列入考慮範圍,則港人外流的情況可能會成為一項重要的考慮因素。第33章會更詳細討論有關中國的情況。從種種不明朗因素看來,預測二零零一年會出現的勞工過剩情況,很可能只是一種假像。


30.7 在需求方面亦有不明朗因素。中期報告曾指出,一些僱主認為「九十年代的人力展望」報告書低估了對技術人員的需求量。有人的確認為報告書未有全面考慮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影響。「二零零一年人力再探」報告書的預測數字,與早前報告書的差別不大,所以亦可能受到類似的批評。在某些行業,學位以下程度技術人員的供求問題特別嚴重。舉例來說,最近(一九九五年八月)由建造業訓練局委托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該局每年有畢業生1,079名,而建造業每年的人手流失量為765名,職位空缺則有2,844個。該行業的受顧人士中,有6,343人(相當於總數的三分之一)被認為未符合資格,但該局開辦的進修課程,只有426個學額。


30.8 一九九四年,職訓局曾就主要行業的人手供求進行調查。調查報告指出,技師每年的整體供應人數足以應付需求,但技術人員的供應則稍有不足。然而,不同行業及不同階層的情況各有不同。技師方面,電子、製造及生產工程,以及紡織技術都出現人手過剩的情況,但建築、成衣技術及機械工程則人手短絀。技術人員方面,珠寶及紡織技術都有人手過剩的現象,但成衣技術、製造及生產工程、印刷及測量業則人手不足。這項調查並不包括職位空缺或僱員未符合資格的情況。各個專業的需求亦不一。一九九三年為香港會計師學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直至二零零三年的十年內,市場對考獲部分資格的會計師的需求會增加100%,對完全合資格會計師的需求則增加40%;這多數與在中國進行的計劃有關。上述數字遠較預期約30%的人手供應增幅為高。


30.9 上文所論述的概況是,由現在至二零零一年的五年間,假如高等教育的畢業生人數維持在目前水平,各院校的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的畢業生總數應該足夠;在二零零一年的工作人口中,具備上述學歷的畢業生將會有10%的剩餘,可以應付人力供求不明朗的情況。不過,需要考慮的,是現時畢業生的數目能否保持下去。「為預科學生接受專上教育所作準備」的研究(第1.5至1.8段)十分懷疑是否有足夠的合資格入學人士。中期報告(見附件A、第30段)列舉了教統科提供的預科畢業生預計數字;這些預科畢業生最少在高級程度會考取得兩科及格,並在英語運用一科取得E級成績。本報告根據另一套標準修訂了有關數字;畢業生至少在高級程度會考取得一科及格、高級補充程度兩科及格,以及中、英語文E級成績。按照經驗,修訂後的數字較早前的數字假定了較低的及格率。表30.3載列了這兩組數字。

表30.3


30.10 社會上有一種看法(不管是對是錯):高等教育近期的擴展原本假設院校能取錄足夠的優秀預科畢業生,但這未免過分樂觀;而且有些院校由於某些學科的學生人數不足,取錄了學歷未達水平的學生。圖30.1顯示一九九零至九一、一九九二至九三及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教資會資助院校按高級程度會考資格取錄的學生在高級程度會考所得的成績(調整至10分為最高)。

圖30.1


從圖表可見,一九九二至九三年度的學生相比一九九零至九一年度的學生,成績大幅下降;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成績的下降幅度則較小。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度的成績與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相若。由此可見高等教育擴展初期,學生的整體質素下降,但其後的收生水準則保持穩定。不過,表30.3令人有點擔心日後的學生質素。現時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有14,500個,倘若預科畢業生的修訂人數確實無誤,學生不用競爭便可升讀學士學位課程。不過,如考慮到政府打算讓17至20歲年齡組別的18%學生能夠攻讀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情況便會不同。一九九五年修訂人口預算顯示,這個組別的人數在一九九五至二零零一年會增加10%。佔這個組別人口18%的人數載於表30.4。

表30.4

30.11 基於以上兩段的內容略帶矛盾,又考慮到「二零零一年人力再探」報告書對人力供應的分析,本報告建議政府把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一年三年期青少年入讀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維持在14,500名。這個數字應包括入讀香港教育學院及其他受教資會資助院校的學生,但不包括演藝學院。此外,繳交標準學費的2%非本港學生仍然不用計算在數字內(見下文第33.10段);現時,院校可在目標學額以外收取這些學生;事實上,院校收取非本地學生的比例應該增加,可佔14,500名學額內的2%。不過,「二零零一年人力再探」雖指出整體人力供應充足,但這並不表示個別學科範疇的人力供應亦同樣足夠。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教資會資助的高等教育院校必須迅速回應政府或私人僱主對個別範疇畢業生的額外人手需求。在全球收生人數穩定不變的情況下,其他範疇的學額就必然要縮減。本港的院校數十年來習慣了增加學額,很少會縮減學額,甚或停辦較少學生修讀的課程,但這是院校將來必須學習的一環;世界各地可供參考的例子亦多的是。


30.12 除了目前受教資會資助的院校外,現時只有演藝學院提供全日制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在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演藝學院的收生人數為61名。不過,演藝學院正計劃擴展學士學位課程,以取代某些文憑課程;到了二零零一年,全日制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可能增至大約104個。香港教育學院亦可能在下一個三年期提供小量學士學位課程學額。目前這方面仍未有定案,不過,保守估計到了二零零一年,收生額會是100至200名。


30.13 公開進修學院及其他高等教育院校的持續專業教育組,均會在未來數年培訓更多學士學位課程的畢業生。不過,即使上文第24.9段提出的建議獲得接納,這些持續專業教育組所獲得的政府資助,總額仍然會很小。至於學生人數,則視乎市民對這個「第二次機會」的需求而定。較長遠來說,隨父全日制課程日益普及,持續專業教育的學生人數可能會下降,而這些組織所提供的「畢生教育」,將會扮演一個主要的角色。


30.14 研究生的人數需要特別考慮。研究生修課課程通常與持續專業教育的課程十分近似。預計一九九七至九八年度修課研究生的人數,以相等於全日制學生人數計算,會增加至5,110名,但名義上為自資課程的學生人數,則未計算在內。正如上文第12.3段及27.11段所指出,在未來數年,碩士學位修課課程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要,不過這並不表示這些增長應全由政府資助。事實上,應獲政府正式資助的研究生修課課程的學額,與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生人數有密切的關係。現時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生的數字已穩定下來,所以在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一年的三年期,受資助的修課研究生人數亦應穩處在一個稍高於一九九七至九八年的水平,但這數字還需包括香港教育學院日後開辦教育文憑課程的學額。本報告建議,修課研究生人數到了二零零零/零一年度應為5,600名相等於全日制學生,當中包括不多於2%的非本地學生;而在目標學額以外院校還可以多收2%的非本地學生。各院校仍可在目標學額以外,按成本所需取錄本港或外地學生(例如工商管理碩士學生)。


30.15 研究課程研究生(參看第13.1及28.2段)仍以從事高等教育院校內的工作為主。根據「人力再探」,僱主對碩士或博士學位持有人的整體人手需求,遠比供應量為低(二零零一年的供應量會是69,800人,需求量卻只是37,200人)。事實上,在世界許多地方,持博士學位的人才都有供過於求的現象(在美國,供過於求的比率估計為25%),以致可能無法找到切合自己才能和學歷的工作。正如一位美國作家所說,要「培養研究人員,但也要避免製造失意者」。儘管如此,研究生的人數是不應縮減的。在院校時,研究生擔當一定的角色;畢業後,研究生的學歷可能高於他們所處職位的要求,但由於他們能分析及理解本港及其他國家和文化地區的高層次工作,公司有他們作為僱員,必然受惠不少。


30.16 本報告建議,在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一年的三年期,研究生人數應維持在一九九七至九八年度的水平(3,595人),但非本港學生所佔的比率可增加至三分之一。目前,教資會正就研究生人數、所得資助,以及各院校研究生的分配等事項進行研究,嘗試通過數據以較合理的方式探討整個課題。若與修課研究生的情況比較,研究課程研究生受市場的影響會較少。


30.17 上文第30.2段已指出,現行的政策是為17至20歲年齡組別中6%的人士提供由政府資助的學位以下程度課程學額,而18%則可獲提供學位課程學額。這個1對3的比例,似乎較世界各地的相對需求為低。在大多數國家(德國可能除外),具備學位以下學歷的人才多年來都是求過於供,但學位畢業生則整體供應充裕(儘管某些科目的畢業生人數尚嫌不足)。在香港,即使把外地人才計算在內(第30.2段),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一年間首次就業而具備學位以下學歷的人士與學位畢業生的比例,只會提高至1對2.3。預計在這期間的首年(一九九七年),有關的畢業生比例為1對1.73,但如把見習護士、見習助理護士和非學位教師計算在內,則比例會變為1對1.36。根據「人力再探」,一九九一年總整体勞動人口中的實際比例,以及推算至二零零一年的需求比例都合乎理想,約在1.62至1.68之間。不過,第30.7段曾指出,根據建造業訓練局的一項調查結果,建造業內一些技術人員職位已由大學畢業生擔任;這表示香港與世界各地一樣,大學畢業生與學位以下程度畢業生,開始出現比例不均衡的現象。


30.18 從日後的就業角度來看,學位以下程度課程與學位課程的學額比例,最好較現時預計的高。不過,要進行任何改變,都會有一定的困難。由於人們重視身分地位及賺錢能力,任何教育制度,若有提供學位、學位以下程度、技術及技工等不同程度的課程,都會出現一種現象:如果合資格入學的總人數大致與所提供的學額相同,高程度的課程會較易額滿,較低程度的課程在招生方面則會有困難。這正是香港的情況。目前,佔17至20歲年齡組別人數18%的學位課程已經滿額(一些科目在招生方面偶爾有困難,亦有人擔心學生質素的問題),而佔6%的學位以下程度課程雖然亦收到足夠的學生,但正如一九九四年職業訓練局報告書(見第30.8段)指出,技工課程還未滿額。


30.19 除非減少學位課程的收生人數,否則,現時增加學位以下程度課程的學額,只會使技術及技工課程有更多剩餘的學額。但是現時年青人都渴望考取學位,所以減收學位課程學額這做法並不可行。因此本報告建議,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一年三年期的資助院校學位以下程度課程學額,應該維持在目前的水平(即教資會院校提供9,450個相等於全日制學生名額,但不包括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教育學院情況例外,應獲准把學位以下程度課程學額由4,950個增至5,200個,以培訓更多幼稚園教師。


30.20 基本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需視乎是否有更多合資格學生,以及學校制度是否有所改變而定。如有進一步發展,相信多數會在職訓局轄下的院校進行。二零零一年之前,不可能亦不應該有大規模的發展,但策劃工作則不妨進行。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