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應
舊日網誌
教資會fontgrchangeImage(this, 'ugc-icon2.gif');
英文
簡體
大學研究資源的來龍去脈
(24-02-2011)

全球都在努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盼能推陳出新,傲視同儕,本港院校應調整策略,捨短取長,努力面對世界及周邊地區的嚴峻挑戰。世界各經濟體系都把資源集中在頂尖的研究項目,尋求突破。香港亦應隨著這方向,跟國際同步發展,進行尖端研究,替香港培育一流人才。

競爭激勵卓越

我們喜見本港院校在研究工作發展一日千里,從二十多年前的幼苗茁壯成長。時至今日,本港院校的教授和優秀學生參與世界級水平的研究,勝任有餘,毫不遜色。香港的研究發展不能因此而自滿,必需參考各地的研究資助模式,與時並進,追求卓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籌劃改善現有的撥款方法,將研究資助與卓越質素掛鈎,進一步提升本港院校的競爭力。

大學的研究資源

教資會一直支持院校的學術研究,目前它透過三個途徑資助大學的研究工作,包括:(一) 向大學直接撥發資助經費,其中包含的研究撥款 (下稱「直資研究撥款」),約為27億元,用以資助研究的基礎設施,包括聘請研究學者,添置儀器,進行研究項目等活動。教資會因應各院校的整體平均表現而釐定院校的研究資助額,此項資助會直接撥往院校,毋須通過申請競爭。 (二) 研究生學位的資助 (下稱「研究學額」),撥款約為14億元。教資會已與院校達成共識,把「研究學額」的分配加入評審及競爭的元素,此措施由 2012 逐步實行。 (三) 研究資助局的研究補助金 (下稱「研資局經費」),約為7.5億元,撥款是來自2009年180億元研究基金的投資收益,約是「直資研究撥款」的四份之一,「研究學額」的二份一,而學者必須提交研究計劃書,由國際專家嚴格評審,以競爭形式爭取項目的研究經費。

新的撥款調動安排

教資會建議以數年的時間,逐步將接近一半直接發放的「直資研究撥款」,即13億元,調撥至「研資局經費」。調撥的資金以競爭形式分配,所獲得的撥款,配予校方全權管理,作為附加行政費,補助院校內研究工作的有關支出,例如部份薪酬、基建設施、儀器及其他行政費用。換言之,這新調配的行政資源,由校方在校內自由分配。個別院校在新安排下所得的「附加行政費」的多寡,要視乎該院校研究項目獲批的成功率。即是說,獲批的項目越多,所得的撥款便越多,反之則越少。簡而言之,13億元的「研資局經費」仍全數資助院校研究工作,校內分配由院校自行決定,而不是直接分配予個別項目的學者使用。

教資會這次調動資金的安排,旨在加強香港研究的競爭成分,同時亦顧及資源的均衡分配 — 將部份研究撥款由競爭機制分配,部份來自穩定的來源。新政策可進一步改善研究資金的分配,更積極推動香港的研究發展。

錢大康教授
研究資助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