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演辭及文稿 > 2000 > 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林李翹如博士的《 香港家書 》( 2.9.2000 )

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林李翹如博士的《 香港家書 》

詩韻:

1996年我從服務多年的銀行界退休,原先我希望可以有時間多寫字多讀書,享受較悠閒的生活,但自從年半前出任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我又變得忙碌起來了。在過去的兩個暑假及元旦,我為了處理教資會的事務,都要留在香港工作,未能到英國與你和子常共渡長假期,希望你們不會介意。相信在今個暑假過後,我可以有空來跟你們共聚。

我剛於八月下旬完成了一連七日「馬拉松」式的教資會會議,會上討論了很多與香港高等教育息息相關的重要課題,這些課題不單對香港各大專院校的發展,也對香港的整體長遠利益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完成了2001至2004年三年期給八間受資助院校的教務發展及撥款的初步建議。要把這批為數達數百億的社會資源分配得公平合理,實在不易。作為教資會主席的我,更感到責任重大。

在教資會會議中,埋頭苦幹的當然不只我一人。在會議期間,各教資會委員積極參與各小組委員會工作,就醫療教育、質素保証,師資訓練、院校發展、資源分配等事宜出謀獻策。這廿多位委員除了有本地的著名學者及社會傑出人士外,也有來自世界各頂級學府的教育專才。他們願意在百忙中每年三次出席大會,策劃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並直接參與由教資會主導的各項關於推動院校研究,提高教學質素的計劃,這真是香港的福氣。另外,秘書處各同事在會前要忙碌準備,會後又要處理各項跟進工作,他們表現出的工作熱誠和效率也令我十分感動。會議期間,教資會亦與教育統籌局局長,教統會主席及教育署長會面,對各重要教育課題作策略性討論。總之,在教資會會議期間大家都是馬不停蹄,盡量利用時間。作為主席的我更是分身不暇,比全職工作時還要辛勞。

相信你在海外也有聽到最近香港高等教育界的新聞。這件事情讓我們看到香港人對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兩大原則的重視。教資會的成立和它的運作模式,正正就是為了保障這兩大原則。

教資會並不是一個政府部門,它的成員雖然全部由政府委任,但沒有一個是政府公務員,而是在社會上或國際學術界有一定成就和地位的人士,同時有一半成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對學術和教育原則的立塲是不容易受任何人左右的。教資會作為政府與院校之間的中介機構,目標就是要確保撥款機制公平、公正、對巿民負責和絕對不受其他與教育無關的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大學撥款採用一筆過的機制,即是說撥款批出之後,院校完全可以按照個別需要和在他們自己提出又經教資會撥款時認許的教學發展計劃範圍內,靈活運用。更特別的是,各院校的撥款是三年為一期預先批準,用意就是維持院校財政和人事的穩定性,不用擔心外來干預。

當我處理八所受資助院校事宜的時候,不時聯想到教資會就像一個有八個子女的母親,每個子女有著不同的性格,背負不同的理想,也有不同的需要。要他們全都健康、活潑、快樂地成長並有自己的風格和成就,是做母親的理想。要撫養你們三姊弟已經不容易,更何況要同時照顧八個呢!不過,每當我看見院校的傑出研究及學術成就得到世界推崇,一屆又一屆的大學生在良好的學術氣氛下受訓畢業,投身社會,服務大眾的時候,我和教資會的同事便得到極大的安慰、滿足,亦深深地感受到,我們的高等教育界是朝氣勃勃,充滿生機的。

親愛的女兒,炎夏將過,秋冬快至,小心著涼,記緊加衣。

母親
200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