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演辭及文稿 > 2000 >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第四十九屆畢業典禮--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林李翹如博士致辭全文 (7.12.2000)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第四十九屆畢業典禮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林李翹如博士致辭全文

梁秉中院長,各位校董,各位教授,各位家長及畢業同學:

大學畢業是人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里程碑,我很高興獲得邀請,出席新亞書院的畢業典禮,讓我有機會和大家分享這份踏進人生另一階段的喜悅。

我相信在坐各位對新亞書院的歷史絕對不會感到陌生。新亞書院是由已故錢穆博士及一群來自內地的學者於1949年創立。建校初期規模極小,只是租用一所中學的三間課室,在夜間授課。其後更因經濟問題,無法聘請職員和校工,日常校務要由師生兼負。在短短一年內,校址更多次搬遷。新亞校歌所述的「手空空,無一物」,正是反映當年的情形。儘管如此,憑著創辦人的努力和堅持,蓽路藍縷,終於於1956年正式成立新亞書院自己的校舍。在之後的幾十年,新亞書院獲得社會人士及海內外機構的熱心支持,得以穩健發展。

我十分敬佩新亞創辦人對教育的熱誠和堅持,令更多年青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知識的累積。我們需要培養具涵養,有獨立判斷和思考能力,擁有國際視野,善於創新應變及願意作出承擔的人才,作為未來的社會棟樑。因此,高等教育除了肩負學術領域的開拓及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外,亦應提昇學生的修養和情操,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及對新事物的敏銳觸角,最終目的是他們身心得到平衡發展。做一個更好,更有用的人,這正是「全人教育」的理念。

中文大學一直以來都堅持「全人教育」的理念,而新亞書院更向來重視通識教育,及對正確價值觀和良好品格的培養。書院在致力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亦重視加強學生對於西方文化和海外地區的學術成就的了解。透過種種校園活動,例如與耶魯大學 / 兩岸大學的交流訪問,與外地院校進行的交換學生計劃,及於暑假期間於英國及北京進行的語文訓練課程,都為學生提供增廣見聞及認識中西文化的機會。為了進一步豐富校園生活,院長梁秉中教授亦致力加強中港台的學術交流,使學生除了在學術上追求卓越外,在個人視野上亦能探索更遼濶的空間。新亞書院在與海外學術機構合作方面的努力,不但打開香港高等教育學院與國際教育機構的合作之門,亦奠定了香港高等教育學院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

教資會在過去數年亦透過不同途徑,如增加宿生比率及增加非本地學生比率,推動和協助院校發展「全人教育」。教資會認為,宿舍生活對體現學生全人教育的理念尤為重要。在宿舍中,學生可與其他學科和不同背景的同學接觸,從而加強他們的社交技巧、自律能力和團隊精神。教資會已決定撥款與新亞書院增建三百個宿位,有關工程預計會於2002年初完成。

「全人教育」和「終身學習」都是政府大力推行的教育改革的重點,教資會十分認同這兩個理念,亦會在機制層面中儘量配合,增加改革的努力和鼓勵靈活的安排。

剛才我提及新亞書院校歌的其中一句:「手空空,無一物」,實在十分能夠反映同學們今天的情況。同學們於今日聚首一堂,慶祝完成一個學習階段,為多年的大學教育劃上一個總結,並準備迎接璀璨的將來;但從另一角度看,同學們雖未算於「無一物」,但事實上,你們無論在學識或個人的情操上絕對稱不上「富有」。就此,我想借用新亞書院校歌裏面另一段膾炙人口的歌詞:「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來激勵大家,追尋和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十分艱辛的,我希望同學們能以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博士的堅毅精神,鞭策自己,時刻意識自己尚有不足之處,從而繼續提升自己的情操、品格和追求更高更廣的知識。

最後,我祝各位同學有一個豐盛和充滿意義的將來。多謝各位。

200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