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新聞稿 > 2019 > 教資會表揚優秀教學並慶祝香港高等教育卓越教學聯盟成立

教資會表揚優秀教學並慶祝香港高等教育卓越教學聯盟成立

大學教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今日(十月十日)舉行二○一九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表揚教資會資助大學學者的優秀教學表現和成就,以及他們在大學內外為提升教與學質素所作出的貢獻及展現的領導才幹。此外,典禮亦慶祝由教資會倡議的香港高等教育卓越教學聯盟(高卓聯)成立。

獲二○一九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殊榮的得獎者為:

一般教學人員組別
-----------------------------
Tushar Chaudhuri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系主任)

新晉教學人員組別
----------------------------
劉達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隊伍組別
--------------

香港大學的香港大學核心課程「跨學科行動」團隊,由林格睿教授(核心課程總監)領導,成員包括胡曉博士(教育學院副教授)、馬蘭清教授(人文學院(比較文學)教授)、彭文輝(建築學院副教授(教學)及副院長(教學))及唐柱霖博士(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及副總監(教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

得獎者的讚辭載於附件一。

典禮上亦公布了其他入圍二○一九年決賽的教學人員,名單如下(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David L Bishop(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首席講師)

陳錦河博士(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施義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副教授)

「利用增強現實加強學術誠信」團隊,由王周綺華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總監)領導,成員包括張小燕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教授)、江紹祥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教學科技中心總監)、藍澧銓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學能提升研究中心副教授)及Andrew Morrall(香港理工大學英語教學中心高級講師)

教資會主席唐家成恭賀各得獎、入圍決賽和被提名的教學人員獲得卓越成就,並感謝教資會資助大學對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支持。唐家成說:「教資會表彰界別內的卓越教學,並一直鼓勵和支持大學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 他表示教資會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是慶祝教資會界別良好教學的年度活動。

由Jan Thomas教授出任主席的遴選委員會經過嚴謹的遴選程序,從十九組獲所屬大學精挑細選的提名名單當中,選出七組進入決賽,再從中選出三組二○一九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得獎者。二○一九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遴選準則及遴選委員會成員名單載於附件二。

在宣布本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得獎名單時,Jan Thomas教授說:「獲提名的教學人員對學生及他們的學習展現出承擔,讓遴選委員會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的教學方針、創新方法和領導才幹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為進一步強調優質教學的重要性和提升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影響力,教資會倡議成立高卓聯,作為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同仁的網絡,教資會並撥款資助其運作。高卓聯執行委員會由潘偉賢教授擔任主席,成員包括區廖淑貞博士、陳鈞傑博士及石丹理教授,他們及莊明蓮教授亦同為高卓聯籌備委員會成員。潘偉賢教授在典禮上致辭時說:「高卓聯不但會作為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同仁的網絡,亦會把高等教育界的教學人員聯繫起來,從而推廣良好教學。」

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眾多,當中有教資會委員、教資會資助大學的代表(包括校董會主席及校長)及獲提名的教學人員等。

 

相片1


圖示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右三)和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左一)與遴選委員會主席Jan Thomas 教授(右五)、遴選委員會成員Don Westerheijden博士(右四)、楊清(右二)和石丹理教授(右一),以及得獎者林格睿教授(左六)、胡曉博士(左三)、馬蘭清教授(右六)、彭文輝(中)、唐柱霖博士(左二)、Tushar Chaudhuri博士(左五)和劉達銘教授(左四)合照。


相片2


二○一九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得獎者Tushar Chaudhuri博士今日(十月十日)在頒獎典禮上分享教學理念。


相片3


二○一九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得獎者劉達銘教授今日(十月十日)在頒獎典禮上分享教學理念。


相片4


二○一九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得獎者林格睿教授今日(十月十日)在頒獎典禮上分享其團隊的教學理念。


相片5


圖示高卓聯執行委員會主席潘偉賢教授(中)與執行委員會成員石丹理教授(右二)、區廖淑貞博士(左二)、陳鈞傑博士(左一)及執行委員會秘書范炎虹(右一)合照

2019年10月10日(星期四)

 

附件一

二○一九年教資會傑出教學奬得獎讚辭

香港浸會大學Tushar Chaudhuri博士

Tushar Chaudhuri博士致力透過創新教學計劃、國際性項目,以及別具創意的先進科技,令學生的學習體驗得以多樣化和國際化。通過線上遠程協作項目,Chaudhuri博士把語言教育和可持續城市發展等全球性議題結合。這些項目已接觸並影響超過1 000名中學和大專學生,讓他們與香港和歐洲超過15所大學和25所中學建立聯繫。這些學習經驗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全球意識和跨文化認知。Chaudhuri博士會利用教學獎的獎金建立一個跨院校實踐社羣,以期提供平台,在大灣區推展各項利用科技提升語文教育的措施。

香港中文大學劉達銘教授

劉達銘教授擅長機械人研究,而他在以學習者為中心和以體驗為基礎的學習理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亦為人所知。劉教授在課堂內外均致力為學生締造有意義的實踐經驗,以期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及成果。他引入「體驗課堂」,利用學習工具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抽象概念,令學習變得更有趣、更貼近現實,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劉教授會利用教學獎的獎金推行兩項措施。第一項是通過開發專設的智能電話教學應用程式,將一個科目轉化為「學生主導科目」;另一項是運用具備虛擬實境功能的遙操作機械人,改善體驗學習元素。

香港大學的香港大學核心課程「跨學科行動」團隊

香港大學核心課程「跨學科行動」團隊由林格睿教授領導,成員包括胡曉博士、馬蘭清教授、彭文輝及唐柱霖博士。該課程旨在開拓學生的知識及社會視野,並培養學生一些必要的技能,協助他們應對人生種種複雜的問題。「跨學科行動」涵蓋不同教學法的問題、風格、內容及方法,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意及責任感。該團隊將利用教學獎的獎金成立跨學科學生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但亦擴展至亞太地區;學生團隊將聚焦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其中三項:良好健康與福祉、性別平等,以及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附件二

二○一九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遴選準則

遴選委員會根據以下三項準則評審所有獲提名的學者:

(a) 採用以學習者為本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影響,以及教學表現卓越 ,包括深入理解教學方法;理解學生如何學習,從而採用合適的教學和評核方法,以爭取更佳的學生學習果效;能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推動學生積極學習;因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啓發和支援學生,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價值觀);以及在課堂內外教學表現卓越等。

(b) 對所屬範疇有深厚認識,並能體現於科目/學科/課程設計 ,包括在院校、跨院校或界別層面上,在課程和學生學習資源(例如課本、電子學習資源)的設計方面,顯示教師具備有關學科的最新知識,和採用相輔相成並以研究為依據的教學方法;以及訂定合適的學生學習果效與採用創新的教學和評核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所訂定的學習果效等。

(c) 在教與學方面的往績、當今成就和領導才幹;以及日後可在其大學及/或其他院校就發展良好教學方法所作出的學術貢獻和影響 ,包括在相關學科參與教學研究及採用創新教學方法;以及帶領所屬大學及/或其他院校推廣優質教學等。假如獲提名者為新晉教學人員,準則會著重其領導潛能及往績;假如獲提名者為隊伍,準則亦包括該隊伍在合作推動有效教學實踐方面所帶來的影響。

上述三項準則沒有特定比重。遴選委員會按照這些準則,考慮每項提名。



遴選委員會成員名單

Jan Thomas教授(主席)

教資會及質素保證局委員
新西蘭梅西大學校長

Don Westerheijden博士

質素保證局委員
荷蘭特文特大學高級教育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楊清

教資會委員
聖士提反書院校長

石丹理教授

2018年教資會教學獎的得獎者
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及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

Simon Bates教授

遴選委員會的國際專家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協理副校長(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