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新聞稿 > 2014 > 教資會頒發傑出教學獎

教資會頒發傑出教學獎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今日(九月十日)舉行二○一四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表揚教資會資助院校學者的優秀教學表現和成就,以及他們在院校內外為提升教與學質素所作出的貢獻及展現的領導才幹。

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眾多,包括教資會委員、教資會資助院校的校董會主席及校長、各院校的管理層、獲提名的學者和約40位傑出學者。

獲二○一四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殊榮的學者為:

鄺龑子教授(嶺南大學中文系及翻譯系教授兼哲學系教授)
林君翰(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廖淑貞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他們的讚辭載於附件一。

教資會主席鄭維新在頒獎禮上恭賀得獎和被提名的學者所獲得的卓越成就,並感謝教資會資助院校和遴選委員會成員對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支持。

鄭維新說:「傑出教學獎的得獎者是推動優質教學的大使,他們對教學充滿熱誠,透過不同的方法,由採用新的教學法到提供機會讓學生與社會接觸,為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起了很大的作用。得獎者的熱誠亦使他們設立了不同類型的專業社群,與其他教學人員分享他們寶貴的教學理念,從而推廣良好的教學做法。」

他認為,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目的不單是讓教資會嘉許香港高等教育界教員的努力,而更重要的是,對推動教學卓越作出實質和持久的影響。

由柯偉林教授出任主席的遴選委員會,經過嚴謹的遴選程序,從16名獲院校精挑細選的學者中選出三名二○一四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得獎者。二○一四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遴選準則及遴選委員會成員名單載於附件二。

柯偉林教授在過去四年擔任遴選委員會的主席。他認為,一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區別是,大學重視教學、教育,以至優秀教學人員作為學生的導師,對學生的生命和更大的社區帶來影響。

在宣布本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得獎名單時,柯偉林教授表示香港的大學擁有優秀的教學人員十分幸運,而遴選委員會亦遇到了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柯偉林教授讚揚三名得獎者啟發並引導學生以熱誠和孜孜不倦的態度去學習。三名得獎者在各自的院校以及院校外都展現在教與學方面的領導才幹。他們以教學獎的獎金進行的計劃能對其院校以至整個教資會界別的教與學作出貢獻。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主席鄭維新及二○一四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遴選委員會成員與三名得獎者於頒獎典禮上合照。(左起)劉建德教授、Adrian Dixon教授、鄭維新、廖淑貞博士、林君翰、鄺龑子教授、柯偉林教授及Paul Blackmore教授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主席鄭維新及二○一四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遴選委員會成員與三名得獎者於頒獎典禮上合照。(左起)劉建德教授、Adrian Dixon教授、鄭維新、廖淑貞博士、林君翰、鄺龑子教授、柯偉林教授及Paul

Blackmore教授。

得獎者鄺龑子教授於台上分享教學理念

得獎者鄺龑子教授於台上分享教學理念。



得獎者林君翰於台上分享教學理念

得獎者林君翰於台上分享教學理念。



得獎者廖淑貞博士於台上分享教學理念

得獎者廖淑貞博士於台上分享教學理念。



附件一

讚辭

嶺南大學中文系及翻譯系教授兼哲學系教授鄺龑子

鄺教授持續以言教及身教的方式實踐其教學之道。他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及學者,並獲得持久的成就。他同時是一位學者、一位詩人、一位老師。他的一名學生形容他為「精神導師」;另一位說他有「充滿關懷的智慧」,其教學「動人及引人入勝」。作為一位人文學者,鄺教授相信博雅教育不但要傳授知識,還要在思想上啟發學生。教師本身也要不斷學習求進,並持之以恆。他極具文學修養,是一位多產的作家。

鄺教授擬將獎金用於舉辦講座和研討會以及出版兩部作品,與界別內其他教師分享其教學之道及其於中西方教育哲學上的經驗。第一部文集以「現代生命的對話」為題,回顧鄺教授多年來與學生探討有關個人和社會、文化和自然等議題的對話。另外一本作品則是從作家的角度引導讀者接觸中國古典詩歌,表現中國古典詩歌這文學及文化遺產雖年代久遠但仍充滿生命力的一面。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林君翰

林副教授是一位深具歷史、文化和社會環境觸覺的建築師。他是老師的老師,因為他以一位導師、同事和合作者的身份跨越學術和政治的界限。林副教授是體驗式學習的先驅,他打破大學教育、專業實踐和社區參與之間的隔膜,帶領學生參與一系列在中國鄉郊的非凡建築項目。他一反大學本科教育的傳統,讓學生在學習理論前獲得親身的體驗,並證明該模式如何令學生把在團隊間學習得到的體驗應用於日後的理論課程中。遴選委員會特別對林副教授在一個由香港大學的學生及貴州村民共同重建一座古橋的項目中所展示的領導才能,印象深刻。

林副教授擬把所得獎金用於推行兩項試驗計劃,以加強跨學科課程的體驗式學習模式。他將於廣東一個村落設立跨學科教學中心,另會開發多項跨學科及跨學院課程。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廖淑貞博士

廖博士是一位充滿熱忱、獻身教育的老師。她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實際的義工及社區服務,從中學習,自我提升。廖博士早年曾任駐校青年社工,並曾在越南難民營協助救濟工作;通過自身經驗,她鼓勵學生藉參與志願工作認識自己,不斷成長。此外,她又開創了「城青優權計劃」,幫助數以千計的學生增強自信,掌握領導才能,培養社會價值觀,從而體會更大的個人能力。廖博士亦是香港城市大學賽馬會敬賢堂的舍監,每日作為341名本科生的老師及領袖。

廖博士擬把所得獎金用於向多所本地大學推廣成功的「城青優權計劃」,促進大學之間的合作,一同鼓勵學生通過服務社區進行學習。



附件二

2014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遴選準則

遴選準則

遴選委員會根據以下三項準則評審所有獲提名的學者﹕

(a) 採用以學習者為本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影響,以及教學表現卓越,包括深入理解教學方法;理解學生如何學習,從而採用合適的教學和評核方法,以爭取更佳的學生學習果效;能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推動學生積極學習;因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啓發和支援學生,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價值觀);以及在課堂內外教學表現卓越等。

(b) 對所屬範疇有深厚認識,並能體現於科目/學科/課程設計,包括在課程和學生學習資源(例如課本、電子學習資源)的設計方面,顯示教師具備有關學科的最新知識,和採用相輔相成並以研究為依據的教學方法;以及訂定合適的學生學習果效與採用創新的教學和評核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所訂定的學習果效等。

(c) 在教與學方面的往績、當今成就和領導才幹;以及日後可在其院校及/或其他院校就發展良好教學方法所作出的學術貢獻和影響,包括在相關學科參與教學研究及採用創新教學方法;以及帶領所屬院校及/或其他院校推廣優質教學等。

上述三項準則沒有特定比重。遴選委員會按照這些準則,考慮每項提名。



遴選委員會成員名單

柯偉林教授(主席)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
美國哈佛大學中國研究所T M Chang教授及
Spangler Family工商管理教授

Paul Blackmore教授
遴選委員會的國際專家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Learning Institute總監及高等教育教授

張百康先生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
港島民生書院校長

Adrian Dixon教授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質素保證局委員
英國劍橋大學彼得豪斯學院院長及放射醫學榮休教授

劉建德教授
2013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得獎者
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業界關係)及機械工程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