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旨在為卓越非凡的副教授級和教授級學者提供教學及行政職務方面的持續研究支援,令他們可以專注於研究及發展工作,並為香港培育和培訓下一代本地研究人才。
兩項計劃均涵蓋所有學科,每年各頒發10個獲獎名額。每名獲獎者可於60個月資助期間獲發放經費,這筆經費可用於聘任替假老師及支付研究項目開支,包括聘任研究人員、購置器材設備、公幹旅費、膳宿津貼及發表研究成果的費用等。
每名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之獲獎者均會冠予「研資局研究學者」名銜,其所屬大學會獲發放港幣約$550萬元經費(非臨床及臨床學術研究學者獎金一致),資助為期60個月的計劃。
而每名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之獲獎者均會冠予「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名銜,其所屬大學會獲發放港幣約$820萬元經費(非臨床及臨床學術研究學者獎金一致),資助為期60個月的計劃。
每所教資會資助大學每年可就每項計劃最多各提名6人,獲提名者職銜必須達至副教授級 [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教授級 [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並須在提名申請上列明在資助期間將會進行的研究項目。
獲提名者必須:
候選人在提名年度須未滿55歲;或尚餘至少5年任期方到達所屬大學的正式退休年齡4,以確保候選人可以在所屬大學之餘下服務年期內完成60個月的全期計劃。
為鼓勵於海外工作的香港學者回流本港投身研究,上述要求可按個別情況再作放寬考慮。於海外工作的香港學者只要符合下列資格,均可獲教資會資助大學提名候選「研資局研究學者」/「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
研資局將按以下準則作嚴謹評審:
在評審候選者的領導才能和遠見的過程中,將會特別關注候選者在培育研究生和新進研究人員(包括博士後研究員(如有))方面的過往經驗和指導成果,以及候選者在擬訂研究項目時,有清晰的計劃去訓練和促進下一代研究人才和年輕研究人員成長。作為資深學者應有更多經驗培育和指導年輕研究人員,在評審兩項計劃候選者的領導才能時,該項目所佔的評分比重於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的評審中將較於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的評審中為高。
所有提名申請均會按照其學科範疇,由相關的遴選小組進行評選。遴選小組由兩大學科範疇的專家組成,其中一個小組負責人文學、社會科學及商科等學科,另一小組則負責科學、醫學、工程及科技等學科。進入最終候選名單的獲提名者將於翌年5月下旬/6月上旬接受遴選小組面試。候選者須注意面試時間表親身出席面試,因為於一般情況下,遴選小組並不會考慮安排遙距面試。
候選者和大學在填寫提名表格前,請細閱計劃指南、填寫說明及提名邀請。提名表格必須經由所屬大學遞交。2025/26年度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的提名截止日期為2024年11月29日(星期五),大學須於當天下午5時或之前將提名遞交至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處。
請按這裡閱讀研資局秘書致各教資會資助大學校長的信件 (只提供英文版) 。
如要下載最新表格,請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