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2008年7月

主页 | English | | | UGC | RGC
研究基金全力推动研究
   
心脏搭桥手术有望突破
   
燃亮癌细胞
   
人造指关节为关节炎患者带来曙光
   
创新意念赢得业界荣誉
   
香港科大发现另类清洁能源
   
城市大学开创大幅节省能源的新途径
   
协作研究金2007/2008年度获资助研究项目的简介
   

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预测,到了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全球最常见的危害健康疾病,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万松副教授深明当下亟待找出治理这类疾病的适当疗法。

心脏因疾病供血不足一般有两种治疗方法 — 植入血管支撑簧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者的血管撑簧可能出现移植物衰竭情况,造成一定的风险。万医生是布里斯托尔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及耶鲁大学所成立国际协作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专注研究藉着基因治疗预防移植物衰竭。

典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透过一次手术,获取一条动脉和两条血管,将三者移植到心脏置换梗塞的冠状动脉。

这项手术后,血管中期及长期均有一定弱点,常会无法应付动脉血栓形成、血管损伤带来的严重负荷,最后再次阻塞(再狭窄)。

有些病人接受第一次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10至15年需要进行另一次手术,以旁路阻塞或纾缓其他损害。

万医生指出,医生可配方防止血管移植物衰竭的药物,但至今仍无神方妙法可以防止移植的血管衰退。他和其他研究组员专注研究基因治疗的潜在功效。他们设计的程序在猪只身上试验效果令人满意,过程是从猪腿取得血管,用某些基因处理,清洗后移植到心脏。整个疗程只需30分钟,而基因疗法看来可防止新生内膜形成,即血管壁厚化。治疗后血管内腔可保持畅



通,应付动脉的沉重负荷,再次出现阻塞的风险大幅下降。至今测试的基因之一是P53,这种基因已成功用于人类肿瘤学。

这项研究最初由研究资助局拨款支持,现已获得英国心脏基金联合资助。

万医生表示:「我们的猪实验显示基因疗法可大幅减少动脉和静脉血管损伤导致新生内膜形成,极有潜力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在气囊血管修复术后出现再狭窄或血管移植物衰竭。」

现正进行的研究将于2009年底完成,假如研究持续取得支持这套理论的结果,研究小组希望开展病人临床研究工作。如评定这种疗法对人类的长远影响,需要足足15-20年监察研究。

万医生说:「我们深信这是正确的路向。这样的基因疗法可节省医疗费用及预防心脏病,经济成效非常庞大。」

万松副教授
外科学系
香港中文大学
swan@cuhk.edu.hk


  无搭桥静脉。 1个月:新生内膜。 1-10年:动脉粥样硬化。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