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2007年8月

主页 | English | | | UGC | RGC
前瞻2007年后
研究的影响与资助
   
探讨跨国公司相辅相依
进行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为
   
香港创出
抗癌药物新突破
   
香港成立
鼻咽癌合作研究中心
   
加强企业管治
   
利用基因图谱对抗
「广东瘤」
   
文化对决策和判断的影响
   
香港一颗闪亮的明日之星
   
中央拨款计2006/2007年度获资助的研究项目
   

 

首席研究员∶朱剑豪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等离子体浸没式离子注入与沉积是改进材料和工业器件表面特性的多功能技术。香港城市大学朱剑豪教授及其研究人员于1996设计并建造了第一代等离子体浸没式离子注入与沉积设备,并已为世界各地80所大学、机构及公司的研究人员、超过40个研究专案提供协助。 是次获拨款建造的新仪器能结合各种先进技术,令本地及外国的研究员得以继续进行卓越的科学研究工作。

 

首席研究员: 刘大铸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绿色化学的定义是设计安全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以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香港城市大学刘大铸教授及其研究人员计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以推动绿色化学及技术在香港的发展。他们将重点开发能将石油性物质转化为各种有用的化学物的绿色催化氧化技术。此项研究旨在研发出可在室温下操作,同时使用环保试剂如过氧化氢、氧气及水以取代有毒的溶剂的催化氧化过程。

 

首席研究员: 黄岳顺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人参一直被亚洲认为是一种万灵药物,亦已有大量文献记载了它的滋补功能和特殊疗效。虽然首席研究员及其研究人员于先期的研究已显示人参的活性成分 — 皂苷可以影响某些荷尔蒙的活动,其药理学机理仍未被清楚了解,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人参里有超过30种皂苷。此项研究计画将针对这些皂苷进行一个系统研究,探讨这些化学物的生物作用如何影响荷尔蒙的活动,最终为人参疗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图中显示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和配体体地塞米松(灰色)的配体结合域。Rg1分子(紫色)叠加在地塞米松分子上。从图里可以看到配体结合域在糖皮质激素受体中的相对位置。
 

首席研究员: 科大卫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西江是连接云南、广西、贵州、广东的主要水道。在明、清时期,这些省份的大部分地区经历过由地方头领(土司)管治转变为由地方官管治的过程。这个转变对土着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广州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会透过研究庙宇、祠堂、碑记、族谱、田土契约、宗教记录和现今还沿用的宗教仪式来探讨这个演变过程;亦会借着寻找与宗教仪式有关及由地区归纳成中央皇朝的历史等文化标签,从中了解地方文化如何反映地方社会与国家的互动。

 

首席研究员: 李硕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互联网中的讯息传输是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亦即复制)来进行的。虽然复制是最自然的传输方式,但是能广泛应用的网路编码的传输方式则更有效率。当应用于对等内容分发、各种无线网路、及其它通讯时,网路编码的传输方式能使传送速率达到最高,同时令时延及能源的消耗减至最低。本研究计画旨在探讨网路编码用于可靠通信及IP电视的原理。

 

首席研究员∶邬振国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蛋白激酶组是负责把磷酸盐加进其他蛋白质的酶分子,这种生化过程称为磷酸化,而某些蛋白激酶的突变已知可导致包括肿瘤的人类疾病。目前,在人类及老鼠的细胞中已确认了518种蛋白激酶。尽管以往的研究已经描述了不少蛋白激酶组在细胞中的作用,但仍然缺乏一个对整个蛋白质激酶组在细胞生长及分化中的作用的系统研究。在这个研究专案中,香港科技大学邬振国教授及其研究人员将采用RNA干扰技术来筛选在细胞生长及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奖的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细胞内个别基因活动停止,而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将被用作研究蛋白激酶功能及机理的细胞模型。这项研究将有助科学家了解这些基因在细胞中的作用,并为研发药物提供新的目标。

 

首席研究员∶龙李梅瑞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食管癌的成因一般与饮食因素和习惯以及遗传有关。中国北部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死亡率高达90%。在香港,食管癌多于中晚期才被诊断出以至治疗困难。为了提高食管癌病人的存活率,研发新的诊断生物标志和治疗方法是必须的。是次拨款将用于成立香港首个食管癌研究中心,成员包括来自本地四所大学的教授,他们各自在不同范畴的食管癌基础及临床研究上拥有专门知识。龙李梅瑞教授及其研究人员计画测定偶发性食管癌的份子遗传基础,以及鉴定中国北部发病率高地区遗传性食管癌相关的基因,并会建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株以确认食管癌变的关键基因。此外,亦会进一步探索基因组、表观遗传学及蛋白质学的生物标志在食管癌诊断和预后的应用,并发展一个预测患者对化疗或其他治疗方法的反应的预测模型,从而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首席研究员∶吴吕爱莲教授(香港大学)
肝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亚洲包括香港是病发率高的地区。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渐进过程。香港大学吴吕爱莲教授及其研究人员计画利用人体组织样本及老鼠来检测基因及分子水平在不同分期的肝癌的变化,同时也会对乙肝病毒进行研究。此外,这项研究计画亦会解构异常细胞的信号传导如何影响重要基因的活动及导致肝细胞癌变。

 

首席研究员∶陈子亭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这是一个结合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来研发新一代可控制光的人造材料的研究项目。香港科技大学陈子亭教授及其研究人员计画利用特别设计的结构共振,与材料特有的“等离子”共振互相结合,对光进行控制。这些共振结构可产生有趣的现象,比如制造出高解析度的平板透镜及可控制热辐射的材料,甚至可以减少光的散射使物件隐形。此项研究成果将可成为以针对特定功能和应用来设计新物料的设计方式的范例。

 

首席研究员∶杨丹教授 (香港大学)
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和多肽在生命体系中扮演如酶、抗体与激素等重要的角色。然而稳定性低及吸收能力差的问题却阻碍了它们作为药物的应用。因此开发可以模拟天然蛋白质和多肽的功能并且具有更高稳定性和吸收性的分子(拟肽)将有着重大的科研和实用意义。在此项研究计画中,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利用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开发一种非天然的氨基酸 — 氨氧基酸所构成的新型分子,探求它们在抗癌、抗病毒、模拟离子通道以及作为生物材料的潜在应用。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