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提高研究能力
否则落后他人

问答:多重资助规则
生物及化学科学
「脑气体」研究可望
防止中风损害
分子研究是新型传感器关键
禽流感研究发现
高度活跃蛋白
防治癌症方法有
突破性发展
世界首创可测试食物所含抗生素的生物感应剂
中草药能以
无毒性方法治疟疾


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探测及量度食物所含抗生素有害水平的生物感应剂,这是世界首项同类发明。由于养殖场经营者往往以过量的抗生素喂饲禽畜、鱼类,甚至蜜蜂,使其保持健康,导致新鲜食物受到污染,这种生物感应剂的发明引起广泛注目。
黄教授(持玻璃瓶者)、梁博士(中)、理大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员
  梁润松博士解释说,抗生素一旦潜入食物链中,病原菌将迅速产生抗药性酶素,对人类造成不良影响。这将是个潜伏于人类中的计时炸弹,当抗生素再不能对抗细菌感染,恶果就会爆发。他说:「这情况如果发生,时间就会回到盘尼西林发明前的黑暗世纪。」
  研究人员由首席研究员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系主任黄国贤教授领导。
  他们研发的生物感应剂即使只探测到小量的抗生素,也会发出萤光。有关发明在一份国际专业期刊披露,并在2004年上海中国国际发明展荣获金奖后,举世瞩目,目前正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申请专利。
  梁博士是分子生物学家,专长于制造酶素,而黄教授则专长于调整酶素的化学结构。生物感应剂是梁博士与黄教授在各自专业上合作的成果。
  使用任何含青霉素的抗生素杀死细菌时,细菌会分泌出贝它内酰胺酶,使其产生抗药性。
右上:环境敏感萤光分子(绿色)在酶素中改变位置时发出萤光;下:玻璃瓶中的第一及第二代生物测试剂在接触到抗生素时转变颜色
  梁博士说:「大自然十分聪明,会制造出不同的武器对抗不同的药物。」研究人员利用相同的贝它内酰胺酶组成可探测抗生素的感应剂。梁博士说:「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把细菌用来对抗人类的酶变成对人类有用的感应剂。」
  经过化学改造,他们发现酶素在遇上抗生素时会发出萤光。方法是把对环境敏感的萤光分子注入酶素的弹性环状结构中。
  在正常情况下,酶素若没有接触抗生素,酶素内的萤光分子会处于固定位置而不会发光。
  但若抗生素存在,酶素会试图包围抗生素并将其消灭,这时萤光分子的位置就会移动。随着环境的变动,萤光分子会发出强光。
  黄教授说:「利用酶素制造生物感应剂是我们的首创。在此之前,人们不相信酶素可以用于生物感应剂,因为酶素会催化并以极高速度进行酶素活动。」
  「我们做的是把酶素的胺基酸结构改变,从而使催化性酶素变成结合性蛋白。」
  「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酶素活动减慢超过二千倍。」黄教授补充说,原本萤光只会维持30秒,现在因为酶素不会迅速消灭抗生素,萤光可以维持几个小时。

首席研究员
黄国贤教授:bckywong@pol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