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 : 2005年8月

政府拨款6,000万元资助公共政策研究

问与答:有关首席研究员放假超过183天的规定
视察岭南大学
海洋缺氧威胁鱼类生存
珊瑚及海绵类动 物研究发现自然防污损化合物
以介壳类海产动 物为海鱼养殖区生物过滤器
儿童双语资料库有助语言学研究
语素意识为中文能力发展提供线索
与汉语有共同来源的语言

污 染 与 全 球 气 温 上 升 导 致 海 洋 生 物 繁 殖 能 力 衰 减
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警告,地球海洋含氧量减少,将会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出现性 别转变及畸形生长,并有可能由此导致生态灾难。
首席研究员胡绍燊教授说,在数年内,部分品种会有绝迹之虞。

胡教授与他用作缺氧研究的鱼类
海螺受化学分泌干扰致性 别失衡
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都会导致海水缺氧。
近岸水域往往会因污水排放、农耕和畜牧活动而受污染,造成缺氧,加上全球气温上升,影响更广泛的海洋地区,令问题日趋恶化。
胡教授说:「冰山溶化,令大量淡水流入海洋,因其密度较咸水低,故会浮在上层,妨碍氧气交换。淡水也会把陆地丰富的养料带进海洋,令藻类加速繁殖,造成缺 氧。」
胡教授又指出,近年来科学家忧虑一种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尽管浓度只有亿分之几,也足以干扰海洋生物的内分泌和改变其性 别状况。
胡教授的研究首次以科学方法显示,缺 氧也可以同样干扰鱼类内分泌,也就是说,它会干扰性荷尔蒙分泌及平衡。
胡教授的研究显示,缺 氧会防止雌激素的制造,因而影响雌性生殖器官的发展,以及雌性性征的形成。雄性 鱼类若缺氧,雄性荷尔蒙睾丸素会大量减少,令授精能力大为下降。
为显示含氧量改变的影响,胡教授用鲤鱼和斑马鱼进行实验。他在鱼缸水中加入氮,将含氧量由正常的百 万分之七份减至百万分之一份。在六至八星期后,雌性和雄性鱼类性荷尔蒙中的雌激素和睾丸素水平,下降至只有正常鱼类的百 分之二十。
鱼的繁殖过程和精子及卵子产量均受到严峻影响,正常鱼类的鱼卵平均有百 分之九十二可孵化,而缺氧鱼类鱼卵的孵化率却只有百分之四。
胡教授也在科学上首次证明,缺 氧会影响控制性别及发展基因的表达,因而引致循环系统发育不全和改变细胞凋亡(细胞的有序坏死)的过程,从而导致发育不全和产生畸形的胚胎及幼鱼。
科学家早已察觉化学性 内分泌干扰物会对由大至鳄鱼、小至海螺等海洋生物性别变化产生影响,而形成以雄性 为主的性别。
胡教授说:「内分泌和性 别失衡及畸变会导致生物数目减少,长期更会造成物种绝迹。因全球气温上升,缺 氧问题在未来将日渐恶化。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与香港攸关的问题,也将会是一个全球性 的灾难。」

首席研究员
胡绍燊教授: bhrswu@cit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