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 :2004年11月
預算雖削減但研究計劃質素續提升
問與答:監 察與評估規則:最新修訂
網絡中介系統縮短客戶與供應商距離
演算法助香港保持競爭優勢
網絡系統融合供應商
公司內部爭論有利決策
投資於員工帶來良好回報
市場經濟帶動人力資源改革
人工智能提高編班效率


加強香港處理貨運的競爭力和效率,是香港科技大學一項研究帶來的成果。
研究人員正研究如何在貨運站等運輸設施、城市與城市,以及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區的三個層面之間,實施最有效的運輸資源管理。
首席研究員張嘉文教授說:「香港面對的環境複雜多變,在世上是獨一無二的。」
他的研究專注於通過演算法提供模式與方案,讓使用者能根據情況的轉變,更靈活的作出部署。
張教授說:「運輸路線通常一早便已訂定,很難作出任何改變,但在情況多變的香港,這種做法已不合時宜。」
他補充說:「就貨櫃站和空運貨站的運作而言,香港效率極高。但貨運站與最終目的地間的連繫卻極為不足。」
張教授指出,在地區層面上,貨櫃車由東莞開到香港,比到鄰近香港的鹽田,要多花約200美元。
他說:「我們永不可能比鹽田更便宜,但也許能將成本差距減至20美元。」
東莞至香港路線缺 乏效率,部分是由於中國政府所定的「四上四落」規例使然。規例規定,由香港運送貨物至珠三角區時,同一司機、拖頭、拖架及貨櫃必須立即由內地落貨點返回香港。
這意味有關司機很可能每天只能來回一次,而回程時貨櫃可能是空的。這限制也許是基於防止跨邊偷運,但這情況已成過去,張博士相信該規例在數年內將會放寬。
然而駁船則可以由不同於原來卸貨地點的港口返回香港,靈活性 較大。張教授說,物流營運商要考慮的另一點,是貨櫃空箱應停放在甚麼地方,例如停在香港,還是在內地的製造中心附近。
他說:「據我所知,這往往需視乎實際情況而定。我們的挑戰在於如何建立一個地區網絡,提供可靠而具成本效益的服務。」
張教授表示,在香港層面,運輸商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由於沒有地區編號,很難隨時知悉運輸車輛的準確地點。
其他運輸問題包括泊車位有限、道路禁區、難以預知的路面情況,以及需在同一多層倉儲大廈同時執行多個送貨任務。
在運輸設施層面,張教授的演算法可加強班次管理,從而有助提高空運貨站或貨櫃碼頭的運作能力。 張教授說:「我們可以協助訂定路線。比方說,如果五個貨櫃在同一時間到達而要到同一地點,他們無須全都採取最短的路線,將部份分配到較長的路線,也許實際上可縮短運輸時間。」
制定出可行的演算法,張教授需要與其他學科,如資料開採、工程學和軟件開發等的專家合作。 在確定有待解決的情況後,一個重要的步驟是將有關問題用數學語表述,及反過來將數學語言轉化為相關問題。張教授說:「如果已定出數學模式,我們是否真能用業界語言予以闡述?如果我們兩者都能做到,就可以準確掌握有關問題。」
下一步就是建立可以解決問題的演算法。「如果所有因素都固定不變,有時我們可以求出很理想的演算法,而且運作暢順。但如果模式中出現了變數,是否仍可得到有效的方案?就香港的情況來說,演算法必須十分有效率。」
建立演算法後,又需轉化為電腦語言,使它可以用圖表的形式表達,然後予以實行及用模擬情況予以測試。
張教授說:「我們肯定可以協助香港貨運商削減成本。更大的作用還在於如果我們可以繼續提供可靠的服務,香港將繼續成為貨運業的首選基地。」

首席研究員
張嘉文教授:rcheung@u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