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nglish | 简体 | 繁体 | UGC | 字体大小: A A A

  创业研究
  香港城市大学 火焰计划

  母体血浆胎儿核酸研究中心

  后改革时期中国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和珠江三角洲区域转型

  中国地方政府、产业集群和地区差异

  资源依赖结构与风险投资公司停止投资的关系研究

  中国与西方
  帝国孩儿:香港、中国与不列颠的欧亚裔人(1830-1960)

  跨国公司在大型新兴市场建立国家总部的动因与结果: 基于金砖四国的研究

  香港女性电影工作者:性、政治与电影美学(1997-2010)




   
   
  截图自香港女性电影制作人网站
(https://hkwomenfilmmakers.wordpress.com/ )
 
 
本研究项目主要探讨自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香港女性电影制作人在本地、地区,以至全球电影文化中所担当的角色。研究着重通过资深和新兴女导演、监制及编剧的电影中,探索这些女性如何突显有关性别、性欲、政治及美学的特定议题。香港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及比较文学系共同制作了一个有关香港女性电影制作人的网站,记录香港回归后仍然活跃的女性电影制作人,内容包括其生平、作品年表、书目、评论、电影剧照,以及其他影象记录(https://hkwomenfilmmakers.word
press.com/)。网站还定期更新相关新闻和放映时间表。网站发布会已于2015年3月6日举行,不少本地电影制作人和学者出席,他们感谢网站收录其作品,并将女性同行的作品并列展示,促进交流。
   
   
  香港女性电影制作人研究团队:(左起)余乐敏、马兰清教授、黄敏雯及(小图)林瀚光博士  

通过对香港女性电影制作人的电影题目分析,研究发现她们多被某些特定主题和审美形式所吸引,特别是中国家庭中妇女的角色、职业妇女、公共生活和政治的女性地位、女权主义、家庭暴力、女性性工作者、消费主义、女性的性欲、女同性恋、爱情及女性欲望。除此以外,她们还对香港以外,特别是中国大陆以至海外华人地区的女性题材同样感兴趣。她们一直以来都担当领导角色,以创新方式探索主观性、记忆、叙事方式、人物心理,以及家居空间。在这个基础上,马兰清教授采用详细的文本分析和女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方式,分析一系列电影,以探讨这些电影如何融合于世界电影中作为广义政治、文化及美学发展的一部分。
 
马教授把有关香港女性电影制作人的研究成果辑录于《香港电影指南》(Wiley-Blackwell Press, 2015)。在林瀚光博士的协助下,研究成果亦用于《电影与媒体研究牛津书目》中的文献综述。其他研究文章将于《Alphaville:电影与放映媒体期刊》、《女权主义媒体期刊》、《新兴女权主义和后女权主义媒体文化的挑战》、《引用中国:政治、后现代主义和世界电影》和《亚洲电影手册》发表。马教授亦于都柏林、伦敦、新德里、澳门及宁波等学术研讨会中发表其研究成果。除了香港,马教授更获邀到台湾及格拉斯哥就香港女性电影制作人发表专题演讲。

马教授的研究结果指出,香港女性电影制作人不单活跃于本地电影工业,而通过参与中国的合拍片,她们在地区内的角色亦日益重要。她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跨国及与个别组织的联系,制作并向全球展示她们的作品,在威尼斯和柏林等地的国际电影节中获得高度评价和嘉奖。这些女性处于英国和中国的交叉路上,运用自己的独特见解,向全球电影文化作出贡献。
 
  (左起)黄敏雯(研究助理)、马兰清教授(首席研究员)、魏时煜教授(电影制作人)、陈丽云 (电影制作人)、Vicky DO(电影制作人)、陈安琪(电影制作人)、黄思源(电影制作人)、余幼薇教授(电影制作人)及福史德教授  

马兰清教授
香港大学

比较文学系
marchett@hku.hk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