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nglish | 简体 | 繁体 | UGC | 字体大小: A A A

  创业研究
  香港城市大学 火焰计划

  母体血浆胎儿核酸研究中心

  后改革时期中国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和珠江三角洲区域转型

  中国地方政府、产业集群和地区差异

  资源依赖结构与风险投资公司停止投资的关系研究

  中国与西方
  帝国孩儿:香港、中国与不列颠的欧亚裔人(1830-1960)

  跨国公司在大型新兴市场建立国家总部的动因与结果: 基于金砖四国的研究

  香港女性电影工作者:性、政治与电影美学(1997-2010)




本研究专案对以下三方面的文献作出重要贡献:经济发展与不平等、新经济地理中的产业集群,以及中国制度研究。
   
 
  许成钢教授  
   
 
  姜坤博士  

产业集群是过去三十多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全国数以千计的乡镇变成「世界工厂」,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中的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不平等的经济体之一。西蒙•库兹涅兹在六十年前的著名论断中说,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平等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论断是否正确?本研究专案在企业及县级的层面上,有系统地研究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和不平等的影响,是文献中的第一个。

现有的新经济地理文献及发展经济学文献中关于产业集群的指标,反映市场经济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中,劳动人口与资本在不同地域的市场之间完全流动,土地交易亦是自由的,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在生产要素完全流动的假设下,产业集群是大群企业自发决定企业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均衡状态。

然而,中国开始改革时,这些生产要素都是完全由政府控制的,不能自由流动。尽管在制度方面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于过去几十年逐渐放松,其他方面的限制仍然不少,因此,主流文献中关于产业集群的指标不适用于中国。在制度限制下,中国大部分的工业化进程都是由乡镇企业推行,集中在官方定义为「乡村」的地区。我们对大量的产业集群及当中的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调查,期间我们走访数百位企业家、集群领导者,以及主管省、市、县、镇级的地方干部。
 
   
 
  郭迪博士  
   
 
  杨锡怡博士  

为了构建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度量产业集群的指标,我们以实地调查所得的认识为基础,基于地区内特定行业的企业密度,建立了一系列度量产业集群的指标,其中包括集群的存在指标、强度指标、产权状态指标等。这些指标比现有文献中的主流产业集群指标能更准确反映中国产业集群的情况,例如与卫星夜光图所显示的产业集群状况更为吻合。
   
  许成钢教授及郭迪博士与企业家和乡镇领导于浙江临海进行实地调查  

我们将所建立的指标应用于1998年至2007年期间相关的全国企业和县级资料上,结果发现产业集群有助地方经济发展,其中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的作用较大。另外,我们发现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通过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大大降低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

许成钢教授
香港大学

经济金融学院
cgxu@hku.hk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