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 | | UGC | RGC

  營造多元化的學術研究環境

  細胞分化過程中細胞核重新
編程的蛋白質組學研究

  低氧╱ HIFα 通路調節間充質幹細胞生物學行為的細胞與分子機制

  成體幹細胞與肝移植後嵌合體的關係

  重慶大廈 ── 一幢全球化的大廈

  日本關東大地震災後引發政治和思想的應用與啟示

  史學新域:從香港看五四精神的詮釋與發展

  協作研究金 ── 2011/12 年度獲資助之研究項目摘要





一向繁忙的東京市日本橋人形町於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數天後的面貌。

研究概要: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日本經歷二十世紀以來最駭人的自然災難。關東大地震及繼後的大火,摧毀東京市四成半與橫濱市九成的面積,造成十二萬人死亡,一百五十萬人無家可歸,損失高達日本全年財政預算近四倍。道德哲學家島本愛之助指出,關東大地震將日本文化連根拔起。本項目是首個以英語或日語探討人類如何理解關東大地震、和利用此災難的機遇達至政治和經濟的目的之論著。本論著亦詳細分析東京和日本各地市民如何回應一九二三至一九三零年的各項重建計劃。一位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的書評作者指出,本書注定成為研究日本關東大地震極具影響力的作品。

重點一:地震代表天誅。本研究揭示,大部份政治精英與不同專業的社會評論者,均認為關東大地震是天警和天譴。本人指出他們利用此論述教育社會大眾-特別是東京市民,物質和享樂主義所帶來的災禍。大部份評論家認為一九二零年代日本腐化的城市生活因脫離傳統美德,如勤奮、節儉,致遭到詛咒。他們利用報章、文學、音樂等平台宣揚此理念,以合理化社會上各種重大改革,希望地震為社會帶來的震盪,能夠引領國家重回正軌。


J. Charles SCHENCKING博士

 


 

 

 

重點二:破壞帶來機遇。眾多精英希望將地震帶來的破壞轉化作機遇,藉以建設新日本,為社會注入新思維,並強化國家管治。政府官員參考現代化社會及城市計劃,草擬新首都藍本,期望展示國力。新東京的藍圖充滿基建、綠化設施和現代化交通網絡,不單使日本美化,更有助國家抵擋災難。本研究深入探討新東京的建設計劃,並分析其中的理念。

重點三:重建過程中的爭論。關東大地震孕育出新東京嗎?此災難有否改變日本的思想和道德軌跡?事實沒有。本研究闡述日本兩次大戰期間的政治和經濟局面,為災後重建帶來阻滯。日本鄉間人民和代表他們的政客認為重建浪費金錢,其他民主派精英則以大規模重建不但會令物業擁有者失去所有權益,更影響日本的憲制與民主發展。道德整頓計劃亦遇上極大阻力,鼓勵儉樸生活的計劃皆不能持久遵行。提倡整頓倫理觀念的評論人三宅雪嶺慨嘆,地震發生得太突然,它帶來的迴響也瞬間消逝,令期望改革的機會主義者發了一場空夢。

本人的研究成果將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印刷成書,我也運用以上的結論寫成兩篇專題演講和三份會議報告,並撰寫名為「災難、文化、與憤怒的地球」的全新一年級課程。

本研究展示出精英如何利用天然災難達至更大目的,以及為何社會各界的爭論阻礙地震後之重建計劃。這對日本三一一地震後的重建必有莫大的裨益和啟示。

J. Charles SCHENCKING博士
香港大學
歷史系
schencking@hku.h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