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 | | UGC | RGC

  研究資助新領域 - 培植青年學者,支援人文社會科學

  研資局學科小組的重組

  太陽能光伏光熱液態式系統
的樓宇實用性

  雜化型光伏元件的研究與開發

  富勒烯與半導體納米線的界面:
納米加工與光誘導電荷分離

  可植入型迷走神經電刺激裝置
抑制內臟疼痛

  突觸,對神經系統的解構

  探究顱內大動脈硬化在亞洲人中風發病機制中的重要性

  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資訊科技

  協作研究金2010/11年度 -
獲資助的研究項目簡介


大亞灣實驗:中微子振蕩的高精密測量

中微子振蕩是近年發現的一個重要物理現象。自然界有三類中微子(νe ,νμ ,ντ),當一粒中微子在空間傳播時,它會不斷由一類轉化成另外兩類。這個發現,不但開啓了超越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窗囗,亦對宇宙學及天體物理學中眾多領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目標,是以前所未有的高精密度(高於0.01)量度中微子振蕩的一個基本卻未知的參數θ13的數值。這對於中微子物理的發展至為重要。

本港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自開始便積極參予這項由國際三十八所科研單位合作的重要研究工作。利用我們設計及建造的子系统,我們將參予實驗監控及數據分析。我們亦將設計及建造一個連續的氡氣監測系统,以及中微子探測器的密封氮氣系统,以確保探測器不受汚染。

項目統籌者:
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無反應患者建立
預測指標確認系統


在香港,慢性心臟衰竭是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們進行的心臟衰竭註冊研究顯示,心臟衰竭的病人一年死亡率和因心臟衰竭再住院率為百分之五十左右。過去二十年,由於阻斷造成心臟損傷的神經荷爾蒙作用的藥物的應用,心臟衰竭的治療取得重大進展。近年來,心臟器械治療,如心臟同步化治療(或CRT),通過糾正心臟傳導和收縮異常,也被用於治療慢性心臟衰竭。雖然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已證實治療心臟衰竭常用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但是,臨床觀察普遍發現,不是所有病人對治療的反應都好像其他病人那麼好,甚至有些病人對治療無反應。我們認為,心肌纖維化和炎症是引起心臟衰竭治療無反應的主要介質。我們擬進行一項大規模的研究,旨在調查對心臟衰竭治療無反應的病人的比例,以及嘗試找出確認這部分病人的方法。我們將結合先進的心臟超聲波技術和新型分子生物學標誌物微小RNA(microRNAs),去建立並驗證一個評估模型,以選出對治療無反應的病人。我們也會利用心臟磁力共振(MRI)進行一個亞組研究,以確定心臟瘢痕負荷和心臟超聲波評估的心臟功能之間的關係。該研究還在尋找新的診斷心臟衰竭和判斷預後的標誌物(包括生物標誌物和microRNAs),開闢管理心臟衰竭的新途徑以及開創新的心臟衰竭治療方法等方面具有潛在價值。

項目統籌者:
余卓文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基於質譜分析的代謝組學應用於肝細胞癌變相關的細胞代謝通路的表徵

肝細胞癌是香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代謝組學作為系統生物學的下游,重點研究小分子代謝物由於遺傳或環境因素而引起的改變及其規律。在這個研究課題中,我們將採用質譜作為分析工具,來考察肝細胞癌發生發展的代謝途徑異常。我們將利用不同的細胞系考察癌基因eIF-5A2和抑癌基因PDSS2的功能。我們還將進一步探索肝癌幹細胞代謝程序問題。因此,基於質譜的非目標性與目標性分析將找出有差異的代謝物,並進一步鑒定,判斷出是哪些代謝通路異常。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代謝通路的改變,利用質譜等分析技術考察肝癌中的相關酶活性異常或突變。我們還將模擬出跟肝細胞癌相關的代謝網絡,了解肝細胞癌的發生發展。

項目統籌者:
蔡宗葦教授(香港浸會大學)


氧化還原敏感蛋白的鑒定以及對它們在調控擬南芥氧化脅迫應答中所起功能的研究

細胞內的氧化還原狀態調控各種各樣的生物途徑。氧化脅迫和人類多種疾病息息相關。植物在環境脅迫下的生理反應也常常通過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來調控。氧化脅迫信號被一些氧化還原敏感蛋白質感知到,這些蛋白質再激活相應的生理反應。我們將建立氧化還原蛋白質組學方法,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找出氧化還原敏感蛋白質,並且研究它們如何在氧化脅迫條件下調控生理反應。本研究所獲得的知識將對可用於提高作物產量。項目中所建立的氧化還原蛋白質組學的技術平臺也可以應用於涉及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的類似研究中。

項目統籌者:
夏亦薺博士(香港浸會大學)


編碼設計第二代瞄準腫瘤的細菌


儘管已經有了很多治療手段,癌症依然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我們迫切需要開發新的癌症治療方法。一個有潛力的方法是使用細菌來攻擊癌細胞。由於細菌能探測它們所處的環境,區分不同類型的細胞,合成並傳遞治療癌症的藥物,所以目前有很多科學家在努力編碼細菌去治療腫瘤。合成生物學技術的最新進展提供了完善這一做法的機會。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建立一個循序漸進的辦法來編碼細菌使之能夠檢測腫瘤微環境,有效地殺死腫瘤細胞同時保證正常組織的安全,使這些人工編碼的細菌最終能被用於癌症患者的臨床治療。

項目統籌者:
黃建東博士(香港大學)


 
聚集態高效發光材料的開發: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

發光材料在光學、電子學和生物學領域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傳統的有機發光團在溶液裏發光很強但是在聚集狀態不發光以致呈現出聚集淬滅現象。因為發光材料大多以聚集態形式在實際中應用,這個棘手的問題必須且亟待解決。我們研究團隊致力於發展突破傳統的聚集誘導發光增強的材料。這種新穎的發光體系對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實際應用皆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本項研究,我們將建立新的發光物理理論來解釋異常的聚集誘導發光效應。同時我們將把這些材料應用於化學監測、生物探針、免疫標記、刺激回應材料和高效有機發光器件。

項目統籌者:
唐本忠教授(香港科技大學)


對肥胖、糖尿病相關血管病變的跨學科研究: 從分子機制到干預治療

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風、心功能衰竭和外周血管疾病)是全世界老年人群中引起致殘及死亡的頭號殺手。肥胖和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見誘發因素。遺憾的是,目前的治療手段均不能逆轉心血管疾病的進展。為了開發更為有效的治療藥物,了解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病理聯繫尤為重要。在我們之前獲得研資局協作研資金的項目資助下,我們在小鼠中鑒定了三種脂肪來源的循環因子,其在肥胖相關的心血管疾病中發揮重要的聯結作用。本合作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在大型動物和人體中,集中研究上述循環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發展中的病理作用和臨床意義。該研究結果將有助於開發新的診療手段用於防治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的心血管疾病。

項目統籌者:
徐愛民博士(香港大學)


智能電網

全球暖化迫使各國政府加緊推動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使得實時電力平衡成為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一大難題。近來,許多國家已經宣布展開智能電網的研究以實現對現有發電、配電等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以期通過採用諸如通訊網絡、傳感器網絡、電力電子器件和控制技術等多種現代技術,實現對電網更加高效的管理,同時解決發電和用電的波動問題。本課題的核心目標是通過結合信息技術與電力技術來設計實現能有效控制和管理發電與配電網絡的創新方法。並且,我們將創建一個混合仿真實驗室以驗證和測試這些用於智能電網的通訊、計算與控制的創新設計。

項目統籌者:
李安國教授(香港大學)


蛋白質和磷酸肌醇的相互作用對神經細胞信號傳導的調控

磷酸肌醇家族通過與各種脂膜蛋白結合而調控着多項重要的生命活動。本項目將繼續對一系列神經系統細胞信號傳導蛋白與磷酸肌醇及細胞膜的結合機制開展詳細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以期為相關的多種人類重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上提供理論基礎。

項目統籌者:
張明傑教授(香港科技大學)


自組裝合成離子通道的設計、表徵及生物醫學應用

磷人體細胞中離子的進出由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蛋白控制,而離子通道蛋白缺陷導致許多人類疾病(如囊腫性纖維化、高血壓、癲癇症及心臟病)。因此開發可調控離子通道蛋白或離子傳輸藥物將有著重大的科研意義和應用前景。我們在已完成的研資局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項目(HKU7367/03M)及協作研究金合作研究項目(HKU2/06C)中已經發現一系列小分子能在細胞膜上自組裝形成氯離子通道,重新恢復氯離子在肺部上皮細胞中的進出活動,並能調節細胞膜電壓,引起平滑肌鬆弛。

在此課題中,我們將繼續結合化學、生理學、藥理學、及醫學方面的專長,利用多學科交叉的優勢來開發能選擇性傳輸陽離子或陰離子的人工離子通道,並探討這些人工離子通道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前景,為治療與離子通道蛋白缺陷有關的疾病(如囊纖維化、哮喘、高血壓、及心肌梗塞)尋求新方法。

項目統籌者:
楊丹教授(香港大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