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 | | UGC | RGC

  主题研究计划-
邀请提交初步研究计划书

  主题研究计划-
徵求初部研究计划书

  全新联合研究计划

  新生血管的纳米治疗:
纳米药物的合成以及在斑马鱼胚胎体内评估药物的疗效和生物兼容性

  尼莫地平抑制内皮细胞的腺苷吸收从而抑制趋化激素的释放

  中药生物硷与DNA
结合的研究

  藉高效液相层析图谱的建立对土茯苓及其商品进行品质监控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与多葯耐葯相关蛋白转运载体在黄芩素口服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性别差异对於内皮源性收缩因子调控作用的影响研究

  卓越学科领域计划:
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的研究简介

  卓越学科领域计划:
植物与农业生物科技中心成果介绍

  协作研究金2009/2010年度-
获资助的研究项目简介


建立植物和农业生物技术
领域的优秀团队

通过教资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香港中文大学於10年前成立了植物与农业生物科技中心,在许多植物与农业生物科技的重要范畴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藉此组成了一支世界级、跨学科、跨院校的优秀科研队伍。中心成功採用现代先进技术结合传统育种智慧的综合研究策略,更为跨院校的深入合作树立了重要的典范。

该研究团队由三个本地院校不同领域的专家,合共15个项目负责人所组成。该中心主任辛世文教授(中大)於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在2008年当选为亚欧科学院院士;张建华教授(浸大)於2009年被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列为五个可能改变世界的作物研究者之一;冯明釗教授(中大)关於“癌症復发之谜”的突破性发现贏得了2009年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十大科学发现的第二位。另外两位成员,蔡美莲教授(港大)和姜里文教授(中大)分别於2007和2009年获颁本地裘槎基金会的优秀科研者奖。辛世文教授,林汉明教授,姜里文教授(中大)以及张建华教授(浸大)也分别获得了四个中国省市和部级奖项。

与国家和国际需要
紧密结合的研究战略

粮食保障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正面对密集的人口及有限的耕地和淡水资源所构成的严重威胁。通过现代先进技术与传统育种智慧相结合的研究策略,该中心在作物改良(產量,品质,抗逆性)研究处於领先地位,并建立了多项技术平台(植物转化、生物反应器和生物活性)。他们还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和国家项目,如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起的高营养稻米研究专案和中国国家转基因专项等。

中国只占有世界7-9%的耕地,却要养活世界20-22%的人口。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大概只有世界平均水准的四分之一。因此,该中心主要的农作物改良项目在於提高作物的產量,品质和耐逆性。

该中心目前正积极参与中国国家杂交水稻改良计划。由於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中国总水稻种植面积的50%,它在中国粮食保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的合作,该中心在导入玉米相关基因来提高杂交水稻基因的光合作用效率的突破性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基於在作物品质研究范畴的突出成就,该中心被邀请加入由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支持的全球健康大挑战计划中高营养稻米的研究专案,进一步確立了在水稻改良为重点的国际研究网路上的地位。

种质资源是新基因的重要来源。最近,该中心与华大基因(深圳)研究所合作展开了一项野生大豆基因组的大型研究计划,其最终目标是从独特的大豆种质中克隆出耐逆性基因。

该中心还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平台,包括利用种子作为生物反应器,秈稻的转化技术(用於许多杂交水稻育种项目的水稻品种)和大豆的转化技术,以及对转基因作物分析和天然產物活性成分鉴定的生物活性检测系统等。

卓越学科领域研究中心的成果

该研究团队力求卓越并致力於达致学术研究、实际应用和教育培养三方面的平衡发展。在过去10年中,该小组不断发表高水准学术文章,建立知识產权,并培训了大批目前正在中国、香港以及世界各地研究机构工作的技术专才 。

自该卓越学科领域研究中心建立以来,已发表了438篇研究论文,其中191篇发表在SCI刊物上,并且超过31%在顶级国际期刊发表(类目中排名前10%的刊物)。该团队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包括担任国内及国际諮询委员会成员。团队成员应邀在各类高级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中的全体会议/演讲/研讨会讲座中作出合共97次的演讲报告。此外,该中心更举办了4个国际和国内级别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以及40多个学术讲座以促进学术交流。

 

该中心还开发了具有相当科学和经济价值的技术和相关原型產品。为了实现知识產权保护,提出了20个正式专利和6个国际专利申请。截至2010年5月,该中心已获批4项美国专利,1项香港专利和2项中国专利。

高质量和高力度的科研活动为研究生、本科生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为支持该中心杰出的科研成就和活跃的培训,自2000年该中心成立以来,香港中文大学先后增拨超过30个额外的研究生名额。截至2010年5月,已有272个研究生
/本科学生、技术人员以及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完成了培训或者正在进行培训。

为推动科学普及,该中心还举办了12个公众讲座及众多展览以介绍植物及农业生物技术对中国及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在香港成立农业生物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体现国家重点规划并达到国家卓越水准的实验室。2008年,中国国家科技部批准该中心在香港成立一个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与顶尖的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伙伴关系。

科技部批准成立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幕典礼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兼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教授主礼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香港在植物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城市,香港对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另一方面,香港高等学府吸纳了大量具国际水平的科学家。通过教资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相关研究领域和具备互补专业技能的科学家可以合作至关重要的国家项目。

中国已確立生物育种为国家重点规划產业,并启动了一个总预算达35亿美元的13年转基因研究提案。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香港的成立为香港科学家提供了一个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作出贡献的平。通过这个平,该团队正在主持此国家提案中的一个(350万人民币)专案,旨在鉴定和研究有关作物產量、品质和抗逆的重要基因。

展望

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一直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育紧密相连。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但耕地及淡水有限的大国,低投入(节水和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低排放(减少温室气体和废弃物)的农业模式将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香港应该借此机会,整合一个综合性团队来领导开发这个研究领域。一个融合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讯息科学等领域知识的跨学科研究至关重要,而该中心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该教资会卓越学科领域研究中心的第二阶段持续基金项目已接近完成。为了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稳固基础和保持研究的强劲势头,该团队需要并积极寻求来自本地、国家、国际基金机构以及工业企业的持续支持和捐赠。

项目统筹者:辛世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