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2008年7月

主頁 | English | | | UGC | RGC
研究基金全力推動研究
   
心臟搭橋手術有望突破
   
燃亮癌細胞
   
人造指關節為關節炎患者帶來曙光
   
創新意念贏得業界榮譽
   
香港科大發現另類清潔能源
   
城市大學開創大幅節省能源的新途徑
   
協作研究金2007/2008年度獲資助研究項目的簡介
   


香港大學骨傷學系講座教授周肇平教授過去30多年來一直致力優化改良和發展人造指關節的設計,這項研究計劃漸漸變成個人使命。

周教授最初於1970年代在密芝根州跟隨當時的手部外科手術翹楚Alfred Swanson教授研究,對研發手指義肢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時醫學界已成功應用人造臀部和膝蓋關節,但人體手指的人造置換關節發展卻未如理想。

最大挑戰是指關節的解剖構造非常複雜,難以複製。周教授表示:「關節的組成部份非常細小,長久以來造成不少臨床問題,令外科手術增添難度。」

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及創傷性關節炎是手指變形的主要成因,這些疾病引起痛楚、關節不穩定及變形,還會損害手指功能。

周教授成功設計了一件和兩件式植入指關節,確保可鎖定整隻手指,同時維持手指原有的形狀、大小和靈活度。香港大學工程學系工業支援中心已找到適合物料和製造程序來生產兩款人工指關節。

中心已製成青銅原型,待至評審為可行,便可展開工程及生物測驗。

嶄新的人工義肢可紓解關節炎患者的痛楚、擴闊活動範圍、提高固定功效和加強關節固有的穩定性。周教授指這些人工關節更非常耐用。

新的人工關節是研究資助局及香港大學撥款研發,涉及的研究很多種,重點包括適合物料、生化測驗及動物實驗。

「雞隻及其他動物的試驗顯示人工指關節的骨植入固定性能良好,現有的指骨會在周圍生長,此外亦具有關節應有的靈活及穩定性。」

「它尚未完美,但研究小組會不斷進行檢討和精化。在現階段來說,它肯定是現今最好的。」

迄今的研究是由研究資助局及香港大學資助,繼後研究的撥款現正審議中。周教授與小組發明的人工指關節已成功申請兩項專利,現正準備與兩名病人展開臨床試驗。

然而臨床試驗的保險費用昂貴,可能窒礙進一步的研究。

臨床試驗一般涉及20至30名患者,監察期長達20年。按20年計算,人工指關節的臨床試驗保險費可能高達港幣1,200萬元。

周教授說:「目前許多臨床試驗也面對保險費的問題,我們可能因為無法負擔保費而耽誤了創新醫學的發展。在這方面,政府和製藥業必須攜手提供援助,例如在大中華地區,認真考慮如何可促進學界和科學家繼續研究、創新和開發技術,而不會因為保險費用高昂而放棄醫學試驗。」


周肇平教授

骨傷學系
香港大學
spchow@hkucc.hku.hk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