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2008年2月

主頁 | English | | | UGC | RGC
研究資助局主席促請學界 - 大學研究的新挑戰:大規模、高效應的項目,改變世界的成果
   
預測側風對車輛及鋼索斜拉橋的影響
   
正視空間和房屋遭剝削的不公平現象
   
流行文化全球一體化
   
高行健著作英語精譯開拓廣大讀者層面
   
項目綱領的最佳執行
指引
   
新措施促進了解水泥
水化
   


隨着經濟增長和社會日趨現代化,運輸基建的需求亦相應增加,其中包括大跨徑鋼索斜拉橋。這種大橋可承受大量車輛和鐵路交通的載荷,有些還可同時供汽車及列車行駛。

到了2008年底,中國境內的大跨徑鋼索斜拉橋將增至50條,每條主跨均逾400米。在香港,青馬大橋是1990年代政府推行機場基建工程的其中一個項目,它是全球最長兼備公路和鐵路的大橋,主跨達1,377米。

不少龐大的橋樑工程都選址於易受颱風及烈風吹襲的沿海地區和城市。由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結構工程學講座教授徐幼麟領導的小組最近完成了一系列研究,重點探索列車、汽車、側風與振盪式大跨度鋼索斜拉橋之間的互動關係。

這項研究獲香港政府路政署及研究資助局撥款資助。

徐教授透露:「我們專注研究青馬大橋,並採用系統化方針進行研究,其中特別集中在風和車輛對大橋的影響。我們製作了

汽車、列車、大橋和風模型,探討各種元素之間的互動關係。」

青馬大橋上層行車道是公路,下層密封管道供高速列車行駛,另有第二層密封管道在颱風襲港期間供汽車、巴士及貨車使用。如遇猛烈颱風吹襲,這條連接香港市區與國際機場的大橋將會關閉。

徐教授和研究人員利用研資局的撥款建立數字模型,應用模擬風力及交通載荷來預測大橋在不同風力和交通情況下的反應。

路政署在青馬大橋安裝的監察系統提供了現場數據,核實數字模型,清晰顯示大橋在強風和不同汽車及列車載荷情況下有何表現,另亦設定風速臨界值,以顯示何時需將頂層行車道的交通轉導至密封行車管道,以及何時應完全關閉大橋。

徐教授表示:「這項研究讓我們了解橋與車輛在側風影響下的互動關係。」是次研究的結果將持續應用於本港各條橋樑和中國的大跨度鋼索斜拉橋。研究有助了解行車大橋系統的空氣動力學表現,並引起全球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的廣泛注視。

為促進日後研究和實際應用,徐教授和研究人員特別設計了一條1:150比例的青馬大橋複製模型。模型在廣東省製造,由香港理工大學組裝及校準,整條橋邊沿裝有感應器,可計量在不同情況下橋跨的力度、應力、振盪力及位移。徐教授說:「模型最終將用作測試平台,以檢測世界各地橋樑結構健全性監察研究專家開發的不同算法和方法,包括識定系統、更新模型及探測損壞。」

徐幼麟教授
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
香港理工大學
ceylxu@polyu.edu.hk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