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2007年8月

主頁 | English | | | UGC | RGC
前瞻2007年後
研究的影響與資助
   
探討跨國公司相輔相依
進行外國直接投資的行為
   
香港創出
抗癌藥物新突破
   
香港成立
鼻咽癌合作研究中心
   
加強企業管治
   
利用基因圖譜對抗
「廣東瘤」
   
文化對決策和判斷的影響
   
香港一顆閃亮的明日之星
   
中央撥款計2006/2007年度獲資助的研究項目
   

 

首席研究員︰朱劍豪教授(香港城市大學)
等離子體浸沒式離子注入與沉積是改進材料和工業器件表面特性的多功能技術。香港城市大學朱劍豪教授及其研究人員於1996設計並建造了第一代等離子體浸沒式離子注入與沉積設備,並已為世界各地80所大學、機構及公司的研究人員、超過40個研究專案提供協助。 是次獲撥款建造的新儀器能結合各種先進技術,令本地及外國的研究員得以繼續進行卓越的科學研究工作。

 

首席研究員: 劉大鑄教授(香港城市大學)
綠色化學的定義是設計安全的化學品和化學過程,以減少或消除有害物質的使用和產生。香港城市大學劉大鑄教授及其研究人員計畫進行跨學科的研究,以推動綠色化學及技術在香港的發展。他們將重點開發能將石油性物質轉化為各種有用的化學物的綠色催化氧化技術。此項研究旨在研發出可在室溫下操作,同時使用環保試劑如過氧化氫、氧氣及水以取代有毒的溶劑的催化氧化過程。

 

首席研究員: 黃岳順教授(香港浸會大學)
人參一直被亞洲認為是一種萬靈藥物,亦已有大量文獻記載了它的滋補功能和特殊療效。雖然首席研究員及其研究人員于先期的研究已顯示人參的活性成分 — 皂苷可以影響某些荷爾蒙的活動,其藥理學機理仍未被清楚瞭解,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於人參裏有超過30種皂苷。此項研究計畫將針對這些皂苷進行一個系統研究,探討這些化學物的生物作用如何影響荷爾蒙的活動,最終為人參療法打下紮實的基礎。

圖中顯示糖皮質激素受體蛋白和配體體地塞米松(灰色)的配體結合域。Rg1分子(紫色)疊加在地塞米松分子上。從圖裏可以看到配體結合域在糖皮質激素受體中的相對位置。
 

首席研究員: 科大衛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西江是連接雲南、廣西、貴州、廣東的主要水道。在明、清時期,這些省份的大部分地區經歷過由地方頭領(土司)管治轉變為由地方官管治的過程。這個轉變對土著社會有著重大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廣州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會透過研究廟宇、祠堂、碑記、族譜、田土契約、宗教記錄和現今還沿用的宗教儀式來探討這個演變過程;亦會借著尋找與宗教儀式有關及由地區歸納成中央皇朝的歷史等文化標籤,從中瞭解地方文化如何反映地方社會與國家的互動。

 

首席研究員: 李碩彥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互聯網中的訊息傳輸是以存儲轉發的方式(亦即複製)來進行的。雖然複製是最自然的傳輸方式,但是能廣泛應用的網路編碼的傳輸方式則更有效率。當應用於對等內容分發、各種無線網路、及其它通訊時,網路編碼的傳輸方式能使傳送速率達到最高,同時令時延及能源的消耗減至最低。本研究計畫旨在探討網路編碼用於可靠通信及IP電視的原理。

 

首席研究員︰鄔振國教授(香港科技大學)
蛋白激酶組是負責把磷酸鹽加進其他蛋白質的酶分子,這種生化過程稱為磷酸化,而某些蛋白激酶的突變已知可導致包括腫瘤的人類疾病。目前,在人類及老鼠的細胞中已確認了518種蛋白激酶。儘管以往的研究已經描述了不少蛋白激酶組在細胞中的作用,但仍然缺乏一個對整個蛋白質激酶組在細胞生長及分化中的作用的系統研究。在這個研究專案中,香港科技大學鄔振國教授及其研究人員將採用RNA干擾技術來篩選在細胞生長及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於2006年獲得諾貝爾獎的RNA干擾技術,可以有效地將細胞內個別基因活動停止,而神經和骨骼肌細胞將被用作研究蛋白激酶功能及機理的細胞模型。這項研究將有助科學家瞭解這些基因在細胞中的作用,並為研發藥物提供新的目標。

 

首席研究員︰龍李梅瑞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食管癌的成因一般與飲食因素和習慣以及遺傳有關。中國北部是全球食管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死亡率高達90%。在香港,食管癌多於中晚期才被診斷出以至治療困難。為了提高食管癌病人的存活率,研發新的診斷生物標誌和治療方法是必須的。是次撥款將用於成立香港首個食管癌研究中心,成員包括來自本地四所大學的教授,他們各自在不同範疇的食管癌基礎及臨床研究上擁有專門知識。龍李梅瑞教授及其研究人員計畫測定偶發性食管癌的份子遺傳基礎,以及鑒定中國北部發病率高地區遺傳性食管癌相關的基因,並會建立正常食管上皮細胞株以確認食管癌變的關鍵基因。此外,亦會進一步探索基因組、表觀遺傳學及蛋白質學的生物標誌在食管癌診斷和預後的應用,並發展一個預測患者對化療或其他治療方法的反應的預測模型,從而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效果。

 

首席研究員︰吳呂愛蓮教授(香港大學)
肝癌是最常見的腫瘤之一,亞洲包括香港是病發率高的地區。肝癌的發生是一個多步驟漸進過程。香港大學吳呂愛蓮教授及其研究人員計畫利用人體組織樣本及老鼠來檢測基因及分子水平在不同分期的肝癌的變化,同時也會對乙肝病毒進行研究。此外,這項研究計畫亦會解構異常細胞的信號傳導如何影響重要基因的活動及導致肝細胞癌變。

 

首席研究員︰陳子亭教授(香港科技大學
這是一個結合理論和實驗兩方面來研發新一代可控制光的人造材料的研究項目。香港科技大學陳子亭教授及其研究人員計畫利用特別設計的結構共振,與材料特有的“等離子”共振互相結合,對光進行控制。這些共振結構可產生有趣的現象,比如製造出高解析度的平板透鏡及可控制熱輻射的材料,甚至可以減少光的散射使物件隱形。此項研究成果將可成為以針對特定功能和應用來設計新物料的設計方式的範例。

 

首席研究員︰楊丹教授 (香港大學)
天然存在的蛋白質和多肽在生命體系中扮演如酶、抗體與激素等重要的角色。然而穩定性低及吸收能力差的問題卻阻礙了它們作為藥物的應用。因此開發可以模擬天然蛋白質和多肽的功能並且具有更高穩定性和吸收性的分子(擬肽)將有著重大的科研和實用意義。在此項研究計畫中,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利用跨學科的研究方式開發一種非天然的氨基酸 — 氨氧基酸所構成的新型分子,探求它們在抗癌、抗病毒、模擬離子通道以及作為生物材料的潛在應用。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