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提高研究能力
否則落後他人

問答:多重資助規則
生物及化學科學
「腦氣體」研究可望
防止中風損害
分子研究是新型傳感器關鍵
禽流感研究發現
高度活躍蛋白
防治癌症方法有
突破性發展
世界首創可測試食物所含抗生素的生物感應劑
中草藥能以
無毒性方法治瘧疾

每年導致三百萬人喪生的瘧疾,最終可能有安全的治療方法。
  在越戰期間,因無法獲得西方的抗瘧疾藥物,中國研究人員只得另行尋求藥物替代。
韓教授與青蒿碸樣本(上),青蒿(左)和瘧蚊(下)
  他們注意到一種數百年來用以治療發燒的草藥植物青蒿,並從中分離出青蒿素。
首席研究員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韓利強說:「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不但因為他們可以如此有效地提取這種化合物,也因為它的結構十分獨特。」
  中國研究員透過化學還原程序,把青蒿素轉化為三種衍生物,這些衍生物目前全球均用於瘧疾 的前線治療。
瘧原蟲由瘧蚊傳到人體,進入血液後,會引致發燒、貧血、發冷,嚴重的甚至導致昏迷及死亡。韓教授說:「青蒿素衍生物可以迅速殺死瘧原蟲,是目前治療瘧疾的最有效藥物。」
  但這些藥物的一個問題,是會在體內迅速分解,產生一種主要代謝物。利用從狗隻及老鼠等動物提取的腦細胞進行測試時,這種主要代謝物證實對腦細胞有害。這種產生不良作用的物質為二氫青蒿素,其青蒿素結構的主要部分仍然完整無缺。
  韓教授指出:「但我們仍不能肯定這些化合物是否會損害病人的神經。」把細胞放到培養器皿中跟服用藥物是兩回事,因為藥物是需要進入腦部的。
  「重要的是,西方對藥物的監管十分嚴格,藥物通過審批前都要就所有可能的毒性進行測試。」
韓教授利用藥物化學的技術把青蒿素的基礎結構由親脂性轉化為親水性,使它變成一種無毒的衍生物。他說:「親脂性藥物就像一小塊脂肪,很容易便會穿過由脂肪層薄膜組成的血腦屏障。」
  「這些脂肪層會排斥水份,因此把藥物轉化為親水性,就不會輕易通過脂肪薄膜。」同樣重要的是,這種化合物不會在體內分解為二氫青蒿素。
  研究人員製造了大概三百種化合物,才能得出這種無毒性藥物。
  新的衍生物稱為青蒿 碸,製造時要在同一程序中進行兩項化學反應。歐洲一家藥廠用這程序進行大規模試製,成功地造出了超過100千克的新藥物。新藥除了沒有損害神經的跡象,藥效也更強,所需劑量只是原先藥物的三分之一,便可治愈瘧疾。

首席研究員
韓利強教授:
Haynes@u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