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UGC Home
 
 


郑维新先生, SBS, JP

 

 

我衷心希望高等教育界能够在稳固的基础上迎难而上,羣策羣力,推动整个体系迈步向前。

我很高兴在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处於关键阶段向大家提交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2011-12年报。我们除迎接「3+3+4」新学制之外,亦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院校国际化和加强与内地的连系。要把教资会的工作做好,的确是一大挑战。然而,挑战总会带来机遇。眼前的机会多不胜数,我们必须好好把握。在这过程中,教资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担当政府和院校的桥梁,在恰当地对公众及在财务上问责的前提下,维护院校自主和学术自由。

全球一体化使世界各地社会经济更加融合。我们与其他地方的连系,从未如此紧密。香港必须努力不懈,以保持国际优质城市和区域教育枢纽的地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十分激烈,香港绝对不能安於现状,必须积极进取,顺势而为,才能尽享优势。与此同时,我们亦需要确保我们的教育能使年轻的一代获得所需的技能和思考模式,以协助他们在全球化世界中有效竞争,追求卓越。

「3+3+4」学制

2012年高等教育界开始推行新的四年学制,本科生能有多一年的教育。这是前所未有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好好装备自己,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教资会和各院校均努力不懈,为改革作好准备。新课程包含更多通识教育丶语文技巧培训丶多学科学习和海外体验元素,学生甚或有机会汲取一些研究经验。我们希望通过综合课程,扩阔学生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日後研习专科,接受更佳的教育,成为知识广博丶充满自信丶国际化和富责任感的公民。

我深信新课程有助扩阔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和背景(特别是祖国)的认识。学生在更多元化的学术环境下,有机会学习和体验不同文化,并在课程中接触不同学科,从而学习新技能,培养新思维,体验新事物。

如此重大和彻底的改革,定会遇到不少难题,在转折期间,亦难免会有一些即时但较为短期的问题需要处理。我们相信,院校具透明度的制度和开放的沟通渠道,足以迅速应付一切可能出现的事故。踏入新学年後,整个高等教育界能旋即化解挑战。除了可迅速解决有关问题外,我们也希望院校不会忽视新学制所带来更大及更长远的机会。

教与学

顺利过渡到新学制,有赖教职员全心全意努力工作。有意见认为院校在评核教学人员的工作表现时,有重研究而轻教学之嫌。这个错觉必须纠正,因为教学才是各院校的核心使命。教资会决意支持院校加强教与学的工作,帮助学生作好准备,面对全球一体化和把握新学制带来的机会。院校日益重视研究,并不代表教学便会被沦为次要。同样道理,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并不代表研究工作会被忽略。各院校过往在研究方面丰硕的成果,必须被嘉许及确认。最终,院校既要孕育知识,亦要传播知识。我们非常希望大众会支持研究工作,另透过新的教学方式,为本科生提供更多接触研究的机会,透过课堂传播研究成果。

教资会一向十分重视优质教学。目前,对院校发放的经常补助金中有75%用於此用途。在2012-15三年期内,教资会更发放特定用途补助金,以提升教学质素。此外,教资会将考虑推行新方案,提高教学及研究人员的教学意识,并鼓励他们培养追求卓越教学的文化。

院校须有效评核教学人员的表现,奖励教学表现良好的人员,并鼓励他们精益求精。教资会继续每年颁发杰出教学奖,以表扬界别内卓越的教学表现,嘉许为整个高等教育界作出贡献的热心学者。我深信院校的领导认同我们的理念,明白到当各职级的教学人员感到受院校重视,自然会带来最佳的教学成果。

新学制固然会带来转变,更重要的是带来更多机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高等教育院校的四年,会是他们投身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前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後机会。身为教育人员及政策制订者,我们有责任确保学生多接受的一年教育,有更多机会学习,并从中得到啓发。

国际化及与内地加强联系

《展望香港高等教育体系》报告(高等教育检讨报告)所提倡的「国际化」概念远远不只把香港发展成为教育枢纽。高等教育检讨报告指出,国际化应成为所有教资会资助院校的发展重点之一,并应融入院校的活动。报告强调,政府及院校均须制订清晰明确的策略,并作出长期承担。要做到这点,最有效是制订方案,列出院校和政府的共同目标。

香港是细小的外向型经济体,一直以来积极面对全球一体化,奉行自由贸易,并鼓励知识交流。我们下一代能否继往开来,得享成功,取决於高等教育的质素。学生必须接触国际化的环境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体验世界各地的文化,才能作好准备,毕业後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都能应付裕如。

要达到这个目的,资助院校须提供多国籍和多元化的环境,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彼此交流丶相互学习。互动交流亦不需限於校园之内。我们应尽量为本港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到境外研习或实习,亲身体验其他地方的风俗人情。对於陌生的环境和事物,人往往感到不安;但只要有足够机会,本港学生定能敞开胸怀,扩阔知识领域,并培养兼容文化的能力,适应国际化的环境。

中国正崛起成为世界强国。我们与中国内地近在咫尺,加深对内地的了解,与认识世界其他地方同样重要。香港有幸是中国的一部分,与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在文化和经济上有密切联系,我们应善用这个独特优势。勤学好问丶勇於尝试的学生,不乏机会深入认识内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学生只要善於与人沟通,而且通晓中英文(包括普通话和粤语),定能开创美好的前途。

结语

香港高等教育界整体竞争力很强,这从《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1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可见一斑。根据各国面积和富裕情况调整排名後,按国内/本地生产总值计算,香港的大学表现冠绝全球。我衷心希望高等教育界能够在稳固的基础上迎难而上,羣策羣力,推动整个体系迈步向前。

教资会在政府与院校之间发挥「缓冲」作用,因此有机会促进有关各方紧密合作,推动变革。教育改革已步入令人振奋的阶段,教资会定当竭尽所能,与院校加强合作,听取各方意见,了解他们的需要,冀能集思广益,就高等教育政策向政府进言。教资会与院校已建立密切和谐的关系,我深信这种伙伴关系会延续下去,并且与时俱进。

教资会所有本地和海外委员,都是出类拔萃丶学识渊博之人。教资会得到他们出谋献策,实在难能可贵。我谨此向所有委员致以衷心谢意。能够与他们共事,我深感荣幸,而且获益良多。

在此,我希望向上任教资会主席查史美伦致意,感激她为教资会贡献良多。她的卓越领导及远见,为我以及其他教资会委员的工作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主席
郑维新,SBS,JP

版权所有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012未经授权请勿任意转载。
修订日期: 2012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