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UGC Home
 
 

主席序言


史美倫議員, GBS, JP, 教資會主席

 

 

我很高興向大家介紹大學教育資助委員2010-11年報。去年是重要的一年,各項工作都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教資會完成了高等教育的全面檢討,並發表《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報告,為界別的未來發展策略提出建議。同樣重要的工作包括推出新措施及增撥資源,增加學生的交流機會,作為加強國際化工作的一部分;並設立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支持提升教學質素的工作。我們與八所教資會資助院校合作為「3+3+4」新學制所作的準備,進展良好。上述工作在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的大前提下都一一順利完成。我們正朝着追求卓越、高教更新的目標邁進,冀望高等教育不但在香港有長足發展,更能在國際上佔一席位。 

今時今日,隨着全球一體化,世界各地社會和經濟不斷融合,高等教育在先進經濟體系肩負的重任,較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地在香港,高等教育不僅為社會帶來活力和衝勁,更可促進經濟繁榮,改善人民生活質素。香港正值致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匯聚高增值服務領域的人才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尤其重要。高等教育體系必須與時並進,以堅定不移的決心,精益求精。

教資會自1965年成立以來,一直與政府、教資會資助院校和持份者通力合作,共同為香港高等教育界訂定發展策略,追求卓越,務求達致世界頂尖水平。我們有明確的目標:銳意建立多元化而又互相緊扣的體系,讓各院校發揮其獨特使命和角色。總的來說,香港院校取得的成就,特別是在個別領域的優勢,已獲全球公認。不過,求進步無止境,我們沒有自滿的餘地。

《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報告 

我很高興各界對報告有良好的回應。行政長官在2010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把公帑資助學士學位課程高年級收生學額增加一倍讓副學位畢業生有更多升學機會。這正是報告重點之一。報告探討高等教育的世界趨勢,並在全球、地區及本港層面,研究整個高等教育體系面對的挑戰,包括教資會界別。報告探討如何在不同範疇加入更多國際化元素,以鞏固香港在世界上的地位,而同時保持我們的傳統價值觀。報告亦檢視院校的角色劃分、鼓勵競爭、院校的自資教育活動,並重申教與學的重要性。

報告的結論及建議,勾畫出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路向,包括整體考慮高等教育的規管及監察架構,令體系更具連貫性,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升學途徑。教資會已著手跟進報告內屬於其職權範圍內的建議。其他建議涉及政策事宜,須由政府考慮並作出決定,我們期望政府迅速回應報告提出的方向及建議。詳情請參閱「發表高等教育檢討報告」一節。 

競爭與合作

報告其中的理念,是加強教資會界別的競爭元素,同時推動各院校更緊密合作,從而提升效率。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誠非易事,必須小心處理,這方面可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深信競爭和合作是可以並存的。競爭可使每一分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合作帶來協同效應,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兩者均可達到提升效率的目標。

教資會在2012/13至2014/15三年期的學術發展規劃中,繼續以獎勵方式推動院校間的競爭。我們亦計劃微調各類學術研究撥款的比重,增加研究資助局(研資局)的研究補助金計劃撥款,院校獲選的項目越多,得到的撥款也越多。分配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時,將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取得教資會╱研資局撥款的研究項目、以及各院校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成果。上述措施能使研究撥款更多用於資助最具潛質和最有可能取得成果的領域,善用有限資源,從而使院校能發揮其角色和專長,提升國際競爭力。這點會在「優化競爭精益求精」一節詳細討論。

此外,教資會希望看到院校互相協調,減少(行政)服務的重疊。因此,我們鼓勵院校協作,包括推動院校分享良好做法。舉例說,教資會贊助院校於2010年11月合辦大型知識轉移論壇,討論常見的政策和實踐問題,並在商貿配對環節中推介其研究專長。教資會於2010年參考海外及本地的措施,制訂了申訴╱投訴處理程序的「最佳做法」指引,供資助院校參考,確保院校設有適當程序,並以公平和具透明度的方式處理申訴╱投訴。

院校即將推行「3+3+4」學制

教資會去年重點工作之一,是為2012年推行新的四年制學士學位課程做好最後準備。我們從各院校提交的進度報告得知,準備工作(特別是課程發展及教職員招聘計劃)進展良好。院校現正全速進行12項基本工程計劃,確保有足夠設施容納更多學生。學制改革涉及重大改變,加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環環相扣,院校必須做足應變措施。我們鼓勵院校及早評估風險,採取全面的風險管理措施。就教資會來說,我們會繼續資助各院校合辦與新課程有關的研討會。

持份者的參與

我們間或聽到批評教資會的言論,相信是對教資會的角色了解不足所致。教資會提倡和捍衞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確保投放於高等教育的公帑得以善用,我們在政府與院校之間發揮「緩衝」作用。我們致力加強與持份者溝通。去年,我曾到訪八間院校與學院院長和學系主任會面,向他們簡介教資會的最新動態,聆聽他們對高等教育的意見。此外,教資會亦定期在較輕鬆的場合與學生代表見面。我們亦設立教資會網誌,收集常用互聯網年輕一代的意見。

我理解市民對高等教育體系的未來發展,期望很高。教資會將竭盡所能協助高等教育界達到市民的期望。教資會成員包括海外大學傑出學者,他們帶來不同觀點和知識;亦有為教資會工作投入不少時間和精神的本地學者和各界翹楚。藉著他們的專長和睿智,促進高等教育體系的發展,以孚眾望。我謹此對他們的貢獻衷心致謝。

 

主席
史美倫議員, GBS, JP


版權所有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11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修訂日期: 201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