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應
舊日網誌
教資會
英文
簡體
為學而教、為教而學
(27-05-2010)

新高中學制已實行了多個月,首批學生將在二○一二年進入大學,修讀四年制的大學課程。為此,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以下簡稱為「教資會」)轄下的八所院校,為新課程的準備工夫進行得如火如荼。

儘管各院校所設計的課程是各有特色,原則上都是以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為出發點。換句話說,新的課程是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務求他們能夠在知識、技能和態度三方面都有良好及均衡的發展。

為老師提供針對性培訓

課程的設計固然重要,但它的成功取於推行時的果效。當教育的重點不僅是課堂內知識的傳授,教與學的活動和評估策略便要作出適當的調整。否則新課程的推行便會淪為舊瓶新酒,不能達到這次教育改革的目的。

因此,各院校在將來數年內將會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除了要招聘新的老師去應付學生人數的增加外,更要認真考慮如何去為新聘及在任的老師提供針對性的專業培訓。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如何去評估教學的果效和設立一個公平公開的獎勵制度。

教資會向來都視教學為各院校的首要使命。除了在經常性撥款中大力支持教學活動外,更從一九九四年開始設立了「教學發展補助金」(TeachingDevelopmentGrants),其主要目的是鼓勵院校去採用創新教學方法和改善學習環境。在二○○九年至二○一二年的三年資助期內,這補助金的資助額達一億一千多萬。

「補助金小組」供院校交流

在改良教與學的大前提下,各院校有相當大的空間來決定如何去運用這筆補助金。而過去多年來,各院校內被資助的項目亦的確是多姿多采。但整體來說,「教學發展補助金」希望達到的主要目的如下:

  • (一)  強調教學(特別是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和正面影響。
  • (二)  提供一個穩定的機制來支持老師的專業培訓。
  • (三)  建立一個平台讓院校的老師能有定期的專業交流。
  • (四)  增強對教與學的評估文化,從而提高教與學的學術地位。

為了增強院校之間的專業交流,教資會同時設立了另一個平台———「教學發展補助金小組」———讓八所院校的代表有機會定期會面。這小組的工作範圍包括組織跨院校的交流活動和檢討補助金的運用。在二○○八年小組邀請了一位海外專家為補助金的計畫提出建議,他在報告中讚揚香港在這方面的投資、機制和表現均達到國際水平,並支持補助金的持續運作。

「教學發展補助金」的主要對象是老師,但它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提升老師的專業能力來深化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老師為學生的學習去學如何教,為做個好老師而願意學,這不但為學生提供一個好榜樣,亦正符合「教學相長」的道理。

高彥鳴
質素保證局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