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资会刊物 > 其他文件 > 2005 > 教资会的角色及定位

教资会的角色及定位

近日有报导探讨并评论有关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的角色,本委员会希望就其中数个要点作出进一步的阐述。

教资会的角色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本身是一个独立于政府及各大学的谘询组织,就本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拨款,既听取双方的见解,又向双方提供中肯、专业、不偏不倚的意见和建议。一直以来,教资会将本身的角色喻作「不偏不倚的中介人」:一方面确保院校的学术自主,另一方面确保公帑用得其所。「中介人」一词反映了教资会的位置以及所担当的职能。教资会是院校与社会(一般以政府代表)之间的桥梁,而在履行其角色时,教资会一方面促进两方的了解(- 故此双方在重要事项上有直接的对话并不为奇),而另一方面亦与政府及院校建立开放的渠道,以便向两者提供和收集意见。

由于教资会具有这种中介功能,它也被视作「缓冲机构」。与「中介人」一样,这反映了教资会处于政府与院校之间的事实。一方面,教资会须确保院校的内部管理工作不受政治干预、确保教学人员在研究课题和表达意见方面的自由不受限制;另一方面,社会赋予各院校办学的权利和向他们提供经费资助,因此教资会有责任确保各院校对社会负责,恰当地运用有关资源。

为了履行上述职能,教资会的工作包括审核各院校的学术发展建议和资源策略(即人力资源产业和财务策略),评定有关建议的学术价值以及相应的资助方式。同时,教资会也负责确保由公帑资助的院校经费用得其所,监察各院校在学术及财政方面的表现,并为高等教育界规划未来发展路向。综合而论,教资会主要有四项职能:安排拨款及监管经费运用,推行质素保证,提供策略上的理念和意见,落实和执行有关策略。

在二○○四年一月发表「香港高等教育--共展所长 与时俱进」的政策文件,教资会进一步厘清教资会的角色。文件阐释,教资会为发展本港高等教育界为多元及互相紧扣的体系,将采取策略性手法,让每所院校可因应本身的优势,担当独特的角色,争取卓越成就;同时又互相协作,结合为一股整体力量。

院校的学术发展及拨款安排

就每一个拨款年期,教资会均要求其资助院校提交学术发展建议,作为考虑各院校在新拨款年期中的学生人数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举已实行多年,并非对院校进行「微观管理」。在此学术发展建议中,院校会就其每个学科的学生人数作出建议,而社会上有特殊人力需求或公营机构为主要雇主的个别学科(例如医生、教师、律师、护士和社工),政府会在有需要时就行业的人力市场需求提供预测及意见,而教资会及其资助院校在厘订及考虑学术发展建议时,均会尽力配合。在审视院校的学术发展建议时,教资会会作出专业及公正的建议,并在有需要时,与院校及当局磋商,期望达致「双赢」的安排。由此可见,教资会绝对不是「政府的代言人」。这种中介角色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教资会在考虑双方的建议时,采取不偏不倚的立场,在作出判断时,秉持大公无私的方针。而就当中所进行的商讨,院校亦认为对其本身的健康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至于经磋商后的学科学生人数,院校也非不可更改;教资会会因应院校及社会的需求,适当地考虑院校所提出的学生人数修改建议,并灵活地作出调整;而事实上,过去数年教资会均有容许个别院校修改其部分学科学生人数的例子。

教资会运作透明度

教资会一直保持高透明度的运作。以教资会就各院校的拨款建议为例,当中所采用的方程式、准则和原则,均为公开资料,并已详细地列载于最近的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的资料文件中,公众可清楚了解教资会拨款建议背后所持的理据。有称教资会以削减拨款「威吓」大学,此实属捕风捉影,我们不敢苟同。院校所获拨款,均须由政府及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核批准,教资会就此不外提供中肯的建议。

整体而言,在面向院校时,教资会会尽力在灵活性、透明度及质素保证上,争取平衡。教资会一方面会在整体层面策略性地推动本地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会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界的期望,并确保公帑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