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资会刊物 > 演辞及文稿 > 2011 >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对各界关注调动研究补助金的回应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对各界关注调动研究补助金的回应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一向支持学术界追求「卓越」,深信「竞争会激励卓越表现」。 这在社会的其他范畴,以至世界各地,是不争的事实。 教资会喜见本港院校在研究工作上发展一日千里,已从二十年前的幼苗茁壮成长,并为此感到欣慰。时至今日,大部分院校的教授和优秀学生都胜任从事世界级卓越水平的研究。展望将来,本港院校将面对世界,尤其是周边地区的严峻挑战,教资会有必要改善现有的拨款模式,以加强本港院校的竞争能力。

研究资助局(研资局)经费近年有所增加,包括2009年以180亿元成立的研究基金的投资收益,令研资局的经费增加了40%。

最近各界关注教资会在「展望香港高等教育体系」的报告内建议从院校整体补助金的研究拨款 (简称「研究部分」) 调动13亿元往研资局的安排,香港学者协会理事会亦于2010年2月10日在《明报》发表文章,表示关注,包括研究经费的调动及对年青学者的支持 (见附注)。

有关调动「研究部分」往研资局的安排(用九年的时间),旨在加强香港研究的竞争成分,令院校的研究工作能藉以跳跃高峰,精益求精。此外,研资局将于今年八月推出「杰出青年学者计划」,培育新秀,从事高水平的研究。

目前「研究部分」为数27亿元,毋须竞争而直接拨往院校。这款额已是研资局7.5亿元经费的四倍。

日后,「研究部分」内的13亿元会由研资局透过竞争分配。院校研究项目申请的成功率越高,所得的拨款便越多,反之则越少。过渡期完结后仍有14亿元直接拨予院校,支持研究工作。

教资会一再强调拨予各院校所得的资助总金额,将会分毫不减,院校「研究部分」所得多寡,则视乎申请项目成功取得研资局的资助而定。所取得资助,大部分仍会由校方在校内自由调配,校方全权拥有在校内自由分配资源的权力。

美国的研究工作,一向走在前列,联邦及州政府供给美国大学的一般补助金并不包括「研究部分」,研究经费的一分一毫均须通过竞争程序。教资会并非提倡这种拨款模式,只是倡议均衡的分配——即部分资金来自竞争的机制,部分来自稳定的来源。

近年研资局集中资源予优质的研究项目,令这些世界级的项目有更多的资源来进行研究,令大学发展更上一层楼。事实上,研资局没有设定项目申请的成功率,研究项目能否获资助取决于全球专家的严格评审。

过去三年,研资局拨款计划的一般成功率为35%。在三千名积极参与研究的学者中,约有55% 的学者曾获批研资局拨款,而其中只有4% 的学者能成功连获三年拨款。

教资会认同香港应投放更多资源在研究工作上,并已成功说服政府加强对研究的支援。透过研资局以竞争形式发放的研究项目金额,已由2006/07年度的6亿5百万元,提升至2011/12年度起的9亿元。教资会日后会继续寻求政府的支持,我们亦欣然看到各院校所得的研究经费已相应提升,资金包括来自创新科技基金、各个界别、海外资助机构、私人捐献,及教资会的配对补助金计划。



[附注] 香港学者协会认为:
调动13亿元往研资局,是没有实质增加研究经费,只是调拨安排。
由于「研究部分」减少,院校再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研究工作,尤其是支持新入职教授。
研资局将成功率门槛进一步收紧,将有七成左右的教授拿不到资助,而每年所有的研究金则由相同三成的教授取得。
只资助卓越的研究是不切实际的,学术研究的「光谱」,包含卓越至一般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