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林李翘如博士的《 香港家书 》
诗韵:
1996年我从服务多年的银行界退休,原先我希望可以有时间多写字多读书,享受较悠闲的生活,但自从年半前出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我又变得忙碌起来了。在过去的两个暑假及元旦,我为了处理教资会的事务,都要留在香港工作,未能到英国与你和子常共渡长假期,希望你们不会介意。相信在今个暑假过后,我可以有空来跟你们共聚。
我刚于八月下旬完成了一连七日「马拉松」式的教资会会议,会上讨论了很多与香港高等教育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这些课题不单对香港各大专院校的发展,也对香港的整体长远利益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完成了2001至2004年三年期给八间受资助院校的教务发展及拨款的初步建议。要把这批为数达数百亿的社会资源分配得公平合理,实在不易。作为教资会主席的我,更感到责任重大。
在教资会会议中,埋头苦干的当然不只我一人。在会议期间,各教资会委员积极参与各小组委员会工作,就医疗教育、质素保证,师资训练、院校发展、资源分配等事宜出谋献策。这廿多位委员除了有本地的著名学者及社会杰出人士外,也有来自世界各顶级学府的教育专才。他们愿意在百忙中每年三次出席大会,策划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并直接参与由教资会主导的各项关于推动院校研究,提高教学质素的计划,这真是香港的福气。另外,秘书处各同事在会前要忙碌准备,会后又要处理各项跟进工作,他们表现出的工作热诚和效率也令我十分感动。会议期间,教资会亦与教育统筹局局长,教统会主席及教育署长会面,对各重要教育课题作策略性讨论。总之,在教资会会议期间大家都是马不停蹄,尽量利用时间。作为主席的我更是分身不暇,比全职工作时还要辛劳。
相信你在海外也有听到最近香港高等教育界的新闻。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香港人对学术自由和院校自主两大原则的重视。教资会的成立和它的运作模式,正正就是为了保障这两大原则。
教资会并不是一个政府部门,它的成员虽然全部由政府委任,但没有一个是政府公务员,而是在社会上或国际学术界有一定成就和地位的人士,同时有一半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对学术和教育原则的立塲是不容易受任何人左右的。教资会作为政府与院校之间的中介机构,目标就是要确保拨款机制公平、公正、对巿民负责和绝对不受其他与教育无关的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大学拨款采用一笔过的机制,即是说拨款批出之后,院校完全可以按照个别需要和在他们自己提出又经教资会拨款时认许的教学发展计划范围内,灵活运用。更特别的是,各院校的拨款是三年为一期预先批准,用意就是维持院校财政和人事的稳定性,不用担心外来干预。
当我处理八所受资助院校事宜的时候,不时联想到教资会就像一个有八个子女的母亲,每个子女有着不同的性格,背负不同的理想,也有不同的需要。要他们全都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并有自己的风格和成就,是做母亲的理想。要抚养你们三姊弟已经不容易,更何况要同时照顾八个呢!不过,每当我看见院校的杰出研究及学术成就得到世界推崇,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气氛下受训毕业,投身社会,服务大众的时候,我和教资会的同事便得到极大的安慰、满足,亦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高等教育界是朝气勃勃,充满生机的。
亲爱的女儿,炎夏将过,秋冬快至,小心着凉,记紧加衣。
母亲
2000年9月2日